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745章 嘉祐八年的收入 (第2/2页)
来修建庞大的陵寝,要耗费的钱粮数量惊人。 宫中的小金库几乎被倒腾空了,赵曙每每看着空荡荡的库房就欲哭无泪,觉得自己大抵是史上最穷的皇帝。 而重臣们都在祈祷着,祈祷他能活长些。 要是赵曙紧跟着驾崩了,为了修建他的陵寝,估摸着大宋会财政崩溃。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但对于活人来说,生死之间更多的是钱财的烦恼。 “今年的岁入不错,特别是汴梁周边,托粮食丰收的福,百姓们敢花钱了,商人们敢大量进货了,各处赋税都有了明显的提升……” 这是农业带动商业,在此时就是最佳经济模式。 “其次就是市舶司,目前是冬季,后续商船数量很少,所以臣就大致算了算。”包拯看了王安石一眼。 今日的朝会来的人不少,王安石也在,在被包拯看了一眼后,他心中微微一动。 市舶司,上次王雱就跟着陈昂去了南方清理市舶司,功劳不小。 “今年市舶司的收入会在一百二十万贯以上!” “那么多?” 赵曙惊讶了。 韩琦失态的道:“不是说一百万贯吗?竟然还多了二十万贯。” 别看大宋的岁入多,可再想增加却很艰难。而市舶司以前的岁入大概在六七十万贯,这一下就翻倍了。 意外之喜啊! 多出了这六十万贯,能解决许多事情。 赵曙赞道:“上次是谁?” “陛下,是陈昂和王雱。”韩琦的记忆力值得骄傲,“不过却是沈安的提议,若是没有沈安的提议,市舶司还在那些蛀虫的控制之下。” 王安石进京就展现了新一代改革家的风采,这种性子的人自然引发了老臣们的警惕,特别是经历过庆历新政的韩琦等人,更是觉得要小心此人。 大宋不能再来一次狂风暴雨般的新政了,否则这艘大船会翻。 于是王雱的名字刚闪耀了一下,就被沈安的名字给掩盖了。 赵曙点头道:“当初沈安许诺,说是市舶司要达到百万贯的岁入,当时不少人都以为这人是大话,说谎成性?还有什么信口胡言……” “是。”曾公亮想起了当初沈安的坚定,不禁有些惭愧,“陛下,年轻人虽然不稳重,可那股子冲劲却很难得。朝中需要稳重,但也少不得冲劲……” 这话很是漂亮,但韩琦却忍不住盯了他一眼。 你曾公亮这是想取代某的首相职位吗? 狼子野心啊! 这一刻韩琦想动手收拾人。 赵曙看着这些变化很是平静,他说道:“三司就是大宋的管家,自从包卿去了三司之后,大宋的财政就平稳了许多,可见包卿的本事。朕虽然登基时日不长,可这些时日也感受到了包卿的严谨……” 正在暗斗的韩琦和曾公亮相对一视,两人都觉得菊花一凉。 欧阳修更是觉得自己的屁股后面好像吹来了一阵冷风,冷飕飕的,难受至极。 官家这是要重用包拯吗? 若是重用,此刻的包拯是三司使。三司使号称计相,可终究不是宰相。 那么……站在他前方的韩琦三人就危险了。 包拯恍如未觉,“陛下,明年大宋的财政会好许多,第一是金肥丹已经散播了出去,各处会增收。农户增收就多了钱粮,他们会去买东西,商人就会跟着买更多的东西……这是一个好的变化,各地的赋税在明年会有一个提升……” 赵曙含笑道:“百姓的日子好过了,赋税也增加了,这便是君臣百姓的好日子啊!” 若是沈安在,会说这就是双赢。 把蛋糕做大,然后各方的好处都会增加,这才是理财之道。 包拯继续说道:“明年的增收主要是看农户,其次便是市舶司。” “市舶司还能增收?” 赵曙觉得短期内怕是不成了。 包拯很自信的道:“能。沈安私下告诉臣,说他那边有一整套市舶司增收的计划,只等着按部就班的实施。” “好!” 赵曙欢喜的道:“若是如此,诸卿,大宋再整顿军备,盛世就不远了。” 韩琦等人也在憧憬着。 “从读书时臣就在想盛世是什么样的。”韩琦当年的日子也不好过,所以说来很是唏嘘,“后来在史书里看到了汉唐盛世,其中一条就是百姓温饱,再次就是对外百战百胜……” 如今的大宋百姓还不敢说温饱,但随着金肥丹的普及,这一天不远了。 至于对外作战,这几年大宋好像也没输过。 这一刻君臣都想起了一个人。 沈安! 带来温饱的金肥丹是他弄出来的。 神威弩和火药这等兵家利器也是他弄出来的。 百姓温饱,对外取胜……都有他的身影。 赵曙点头道:“朕期待着那一天的到来,诸卿勉力。” 他有些动感情,韩琦等人同样如此,齐齐躬身道:“臣等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 第一更送上,求月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