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062【终章一】 (第1/2页)
,朕 民始四十六年。 太子赵匡桓已经51岁,从40岁开始,他就开始正式处理朝政。 内阁发来的奏章,悉数送到太子那里,皇帝每天只是抽检审阅。 这种情况,让太子压力更大。 因为太子想要做事,就得有自己的班底。他提拔的班底,往往跟阁部重臣有冲突,而阁部重臣又是皇帝的人。 最终,变成皇帝与太子的冲突! 一般情况下,皇帝都是由着太子。可每当关键时刻,皇帝就突然发力,太子班底陆续被贬十多人,还有一个甚至被流放到北海。 好在已经快熬出头了,皇帝的身体越来越差,精神头也一日不如一日。 “殿下,寿典已经安排妥当。” “再演练一次,我亲自去过目。” 马上就是皇帝的七十大寿,一向不喜cao办的赵皇帝,突然提出要隆重过生日。 消息传出,不仅群臣踊跃,就连民间都欢腾起来。 南京城内外的商户,自发购置红缎子,把店铺装饰得喜气洋洋,还挂上红灯笼打算彻夜庆祝。 【话说,目前朗读听书最好用的app,野果阅读,安装最新版。】 这天凌晨,南京就已热闹起来。 文武百官皆穿礼服,各国使者也早早进城,排队在东华门外候着。 赵瀚乘坐御辇,来到午门城楼后,颤颤巍巍站起,由女官搀扶着登城。 三年前,他还身体健康,觉得自己能活到八九十岁。 不知从哪天开始,大便次数增多,一天要拉三四次。大便之时,似泻非泻,此外再无不适症状,而且精神也非常充沛,胃口方便更是毫无问题。 就在去年,赵瀚突然感觉腹部剧痛,连带着还出现便血情况。 各路名医轮番进宫问诊,诊断结果大同小异,都说皇帝体内有热毒,必须清热祛邪方可痊愈。 服药多日,略有改善。 去年冬天,病情急转直下。开始排便困难,腹胀,腹痛,接着肝脏部位也疼,有时睡着了无法唤醒,必须等他自然醒来。 今年更糟糕,至少瘦了30斤。 赵瀚大概能够猜到,自己应该是患了肠癌,而且估计已经到晚期了。 治不了的,再过三百年也治不了。 后妃们跟在身边,也陆陆续续登城。 皇后费如兰已经病故四年,田秀英、柳如是也已病故。如今是费如梅做皇后,做得并不怎么好,时不时要闹点小脾气。 今日有暖阳,赵瀚被扶到椅子上坐好。 虽然精神还算不错,但体力不足以支撑久坐,赵瀚只能倚在靠背上看着城下。 “宗室入内!” 宗室成员排队来到午门前,领头的是楚王赵匡枰。赵贞兰、赵贞芳两位长公主也在,但她们的丈夫皆已病故,这次是带着儿女来京城贺寿。 郑森卸任广东布政使之后,做了两年宗人府的宗正。实在是闲不住,主动申请外调,被安排去做孟加拉总督。 孟加拉国已然覆灭,并非遭到入侵,而是自己把自己玩崩了。 孟加拉皇帝穷兵黩武,地盘扩张到极限,君主病危期间,全国叛乱四起,分裂为七股割据势力。中国商贾趁虚而入,通过贩卖冷兵器,获取好几个港口的商业特权。 真正混战起来,商贾们也扛不住,只得请求朝廷出兵,那些港口也成了朝廷的殖民地。 加上陪嫁获得的吉大港,一起组建孟加拉总督区。 “儿臣赵匡枰,祝贺父皇圣诞,愿父皇万寿无疆!” 赵翰面带笑意,轻轻抬手。 赵匡枰随即退到旁边,韩王赵匡柏又上前贺寿。 其中,晋王赵匡栐没有亲自来,派遣一位汉人官员做贺寿使者。 赵匡栐的身体也不太好,偶尔卧病在床。但他的晋国,已然扩张数倍国土,拥有坦焦尔、马杜赖、俱蓝、克拉迪、迈索尔五国国土,占据了半个南印度地区。 汉人移民及其后代,数量约为50万人,却统治着1000多万印度人。 为了便于统治,不得不做出妥协,有保留的接受南印度风俗文化和政治。那里已经变成一个怪胎,是中华文化和达罗毗荼文化的融合体,但官方语言和文字,必须使用汉语和汉字。 土地制度,采用先进的地主所有制。 几乎所有汉人都是大地主,会说汉语、写汉字的印度精英,当然也做上了大地主。 印度教文化遭到冲击,同时又主动迎合统治,种姓排位变成:华族、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贱民。 华族就是汉人,凌驾于所有种姓之上,同时不受种姓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