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八章 诛神 (第2/2页)
一是推崇苦修,苦行僧大行其道,蓬头垢面,衣衫褴褛,必须忍受常人认为是痛苦的事情,以此来锻炼意志和离欲。二是对内封闭,不让普通佛门弟子见识到外面世界的繁华。这些举措在短时间内也算是有所成效,可佛门也停滞不前了。 其实道门也有类似经历,当年道门中人刚刚经历了大魏末年的赤地千里,以及长达几十年的佛道之争,终于太平初定,百废待兴,去往西方的道门之人见识了圣廷的繁华,大受震撼,内部人心浮动,这才让道门彻底下定决心,全面停止与佛门交战,全力发展经济。 道门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制定了以文为主以武为辅的策略后,效果立竿见影,海外各洲都有亲近道门之人,自发地心向道门,道门顺势推行中原化,收获很大。.. 想要破招,说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很难。那就是发展自身,在物质层面不弱于道门了,自然也就逐渐不心向道门了。 文化和教义的强势往往来自经济的强势。 这就是一个十分简单的人性问题,人心总是高了还想高。人活着,一是要念想,也就是希望,二是要虚荣心,就算再艰苦,只要比别人好,那就是幸福的。 发展问题,说起来简单,可真正践行,需要几代人卧薪尝胆,还要极大的胆魄和高超的手段。 就拿佛门来说,想要发展,就要放开禁制,正视道门的「腐蚀」问题,如果还没发展起来就被道门念经念死了怎么办?还没发展起来就被道门从内部瓦解了怎么办?这就要看佛门高层的胆气和手段了。 现在看来,佛门没有这个胆气,也没有这个能力,他们的教义本质上就是画大饼,所有好东西都在来世,都在极乐世界,那人人都去追求投个好胎,谁还管现在?谁还去奋斗? 道门不一样,道门从来都是求今生,不问来世,所以才求长生,而且一开始道门就指出了法、侣、财、地这些现实因素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可不像佛门那样提倡什么以苦难为荣,所以道门有动力去谋求更好的发展,以及更好的现在。 故而道门没有动用武力解决佛门问题,杀人为下,诛心为上。 说回正题,神仙再难杀,不等于杀不掉。 道门这次出动三位仙人,而且还是三位排名靠前的顶尖仙人,也算是给足了伊特萨姆纳面子。 伊特萨姆纳焉能不死? 澹台大真人震荡一线虚空之后,伊特萨姆纳的金身也随之彻底扭曲,结构不再稳固,变为一种聚散不定的浑沦状态。 就好像整齐的军阵被搅乱,变成溃兵。 天师再次握住了「青云」,虽然不能双剑合璧,但对于天师而言,仅仅是一剑也够了。 姜大真人驾驭「顺天剑」,斩出了第三剑。 几乎就在 同时,天师也顺势出剑。 两位仙人依靠自身的修为和广博所学,以及丰富的经验,强行双剑合璧。 一道浩荡剑光从天而降,笼罩了已经溃不成军的伊特萨姆纳。 伊特萨姆纳不断凝聚成人形,又不断被击溃成扭曲的溃散状态。 这位刚刚复活的古神之王正在不可避免地走向下一次死亡。 伊特萨姆纳勉强凝聚成出头颅,身体已经完全变成了一个扭曲的影子,挣扎出声。 「我愿降!」 「放过我。」 「不要……」 天师和姜大真人完全无动于衷,继续催动剑光。 一劫仙人实在太过危险,这样的存在,道门可以封印压制,要说控制,基本是做不到的。既然如此,那么伊特萨姆纳只能去死了,道门不能留下这样一个隐患。 剑光越来越盛,伊特萨姆纳的身影逐渐被剑光吞没,只能看到一个隐约的黑影。 浩荡剑光荡漾起一层层巨大涟漪,不断扫过洞天。 剑光下的黑影越来越小,最终完全消失不见。 直到此时,天师和姜大真人才各自收起了剑光。 至此,诛神成功,彰显道门天威。 在三位仙人的感知下,伊特萨姆纳不可能玩什么假死的把戏。 天师又把「青云」丢给了齐玄素,缓缓消散。毕竟只是个投影,而非本尊。 姜大真人和澹台大真人则是本尊降临。 澹台大真人掠向神国,姜大真人也没有急于回去,而是来到了齐玄素身旁。 此时齐玄素已经找到了被击落的五娘,不愧是曾经硬抗「太易法诀」的女人,五娘不能说没有大碍,但也不至于命悬一线。 齐玄素见姜大真人过来,赶忙主动行礼。 姜大真人摆手示意齐玄素不必多礼,目光落在五娘的身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