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七二回:猪rou颂(二) (第1/2页)
清炖猪蹄红烧rou, 爆炒腰花卤肠头。 老少皆宜比箸快, 贵胄贱口争相收。 猪生本是贫贱命, 维系民生任烹溜。 三十六般烹饪技, 文修武炼下厨州。 千百佳肴出妙手, 二十四味意尤厚。 净坛天下有因果, 俭存美食备荒忧。 他日民众欠口食, 汤盎憨憨解眉愁。 罗老师轻啜一口酒,说道:“笔友少时腼腆、爱口识羞,处处显得很拘谨,给人的第一印象是痴呆愚笨。不过他的心思却是异常活络,在他眼中,一滴水可以是茫茫大海,一株小草可以是幽幽森林,一只蚂蚁可以是芸芸众生。” 古丽燕说道:“燕哥这是有什么病吗?” 吕希燕说道:“他这是臆想症。” 郭燕笑道:“燕哥这是在异想天开。” 罗老师淡淡的一笑,道:“笔友的想象力很丰富,小学阶段他的成绩一直很好,年年都是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三年级以后,我每年都给他减免学杂费,还给他发奖学金。” 古丽燕兴趣盎然,道:“罗老师,有多少钱啊?” “不多,每学期三块五块不等。” 古丽燕轻轻的“哦”了一声,她有点失望,三五几块钱能算作是奖学金吗?对她来说,每天的零食都不止五块钱。 “我记得当时的学费是,一二年级是一块五角钱,三年级是三块五,四年级是五块钱,五年级是七块五角钱。”罗老师顿了一下,说道,“当时猪rou是八毛多九毛钱一斤,给笔友的奖学金,可以让他每个月都能吃上一斤猪rou。” 郭燕笑了起来,道:“难怪燕哥呆头呆脑的,原来是吃猪rou吃的。” “郭姑娘,可不能这样冤枉猪猪。”罗老师呵呵笑了起来,说道,“一年春作首,六畜猪为先。猪对我们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来说,可算是立有大功的。我们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巜诗经》中有云:‘执豕于牢,酌之用匏。食之饮之,君之宗之。’由此可知,早在五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就开始养猪食猪了。早在那个时候,但逢喜事,必烹猪宰羊贺之庆之。” 吕希燕盈盈一笑,呤声道:“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出征凯旋归来,人们就是杀猪向她庆贺的。” “不止是有杀猪庆功犒劳保家为国的将士,更有曾子杀猪教子的典故。” 古丽燕明显的兴致高涨,道:“杀猪教子,怎么说的?” 罗老师说道:“孔子有个弟子叫曾子。一天,曾的夫到集市上去赶集,她的孩哭着也要跟着去。母亲对孩子说:“你先回家待着,待会我回来杀猪给你吃。”曾的夫到集市上回来,就看见曾要捉猪去杀。她就劝阻他说:“我只不过是跟孩开玩笑罢了。”曾说:“夫,这可不能开玩笑啊!孩可不知道你在和他开玩笑。孩没有思考和判断能,要向母亲学习,听从母亲给予的正确的教导。现在你在欺骗他,这就是教育孩骗啊!母亲欺骗孩,孩就不会再相信的母亲了,这不是教育孩的正确法啊。”于是曾就把猪给杀了,取其rou做成一桌好饭菜让孩子吃了。” 古丽燕笑道:“为一句话杀一条猪,也太小题大作了吧。要吃rou,可以去集市上买一点就可以了。我看是曾子嫌养猪又脏又臭又累,他不想养了,所以借故杀之。” 罗老师正色说道:“曾子是夏禹的后代,是孔子七十二贤徒之一,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什么是儒家思想?它是以‘孝恕忠信’为核心的,其‘修齐治平’的政治观,‘内省慎独’的修养观,‘以孝为本’的孝道观,至今仍具有极其宝贵的社会意义和实用价值。曾子参与编制了《论语》、撰写《大学》、《孝经》、《曾子十篇》等作品。曾子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世尊为“宗圣”,成为配享孔庙的四配之一,仅次于‘复圣’颜渊。后世几千年,各朝各代的读书人的课本四书五经中,就有巜论语》和《大学》。” 古丽燕尴尬一笑,道:“巜论语》我知道,就是记录孔圣人言行的书。” 罗老师有点意外,道:“你知道《论语》?” 古丽燕信心满满,道:“阿里木向我讲过,我记得开头三句话是: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罗老师点点头,又听古丽燕说道:“燕哥也经常之乎者也讲论语,他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就是:男女有别,当授受不亲!罗老师,我认为论语就这句话不好,现在都什么年代了,男女还授受不亲啊?” 罗老师笑了起来,说道:“古丽燕,男女授受不亲是孟子说的,不是孔子说的。” 郭燕问道:“罗老师,孟子的男女授受不亲真的是手指都不能碰吗?” 吕希燕似笑非笑,道:“笔友说的,不是夫妻情侣的男女,当授受不亲!” 罗老师点点头,说道:“其实,我们一直误解了这个词语。孟子的原话是,‘男女授受不亲,礼也;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这里的亲,当作亲昵亲蜜讲,授受是给予接受的意思,意思是男女交往,不要表现的太过亲蜜,这是礼制要求的。嫂溺,援之以手者,权也,表明了礼制在儒家心中是可以灵活变通的,这也是儒家以人为本思想的体现。这又返回上一句来讲,什么样的男女在什么情况下当遵守男女授受不亲的礼制呢?当然不是夫妻情侣的男女必须授受不亲了。纵观孔儒一生,他们其实是非常尊重女性的,这从孔子编辑的《诗经》中就可以看出来。排在《诗经》首位的诗歌《关雎》就是一首男追女的爱情诗歌。这里面没有父母之命媒灼之言,更没有依财仗势的强霸强娶,有的尽是男子为讨女子欢心的各种谦卑。不是真心尊重女性的人,是断不会喜欢这类诗歌的。而且,《诗经》中这类诗歌还有很多,足见孔儒一家也讲个男女平等婚恋自由的,孔圣人是很尊重女性的。” 郭燕看看吕希燕频频点头,想了想,问道:“罗老师,孔子也说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他这不是明显的看不起女性吗?” 古丽燕道:“对,是有这么一句,燕哥解释说:跟无德的女人很难相处,你亲近她的话,她就会无理,疏远她的话,她就会报怨。” 罗老师摇摇头,说道:“孔子的确说过‘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历代译文为:孔子说,‘只有女子和小人是很难教养的,亲近了,他们就会无礼,疏远了,他们就会抱怨。’这样理解的确会让人们认为孔子轻视妇女。但事实却是,千百年来,人们都错译了他的意思,因为在春秋战国时代,‘女’字大都读音为:rǔ,代替‘汝’字使用,而‘汝’字译成今天的白话,就当‘你’讲。这样去理解,把上面那段孔子的话,译成白话就变成了这样:只有你们这些人和小人是很难教养的,亲近了就会无礼,疏远了就会抱怨。我研究过《论语》全部的语录,发现凡出现‘女’字的地方,除了一处特指名称,即女乐,指舞女外,其他均应读为‘汝’,当‘你’讲,这段话应当不例外。” 吕希燕很是高兴,她看看古丽燕,又看看郭燕,问道:“罗老师,孔子这句话中的你们指的是谁啊?” “孔子是对他的学生说这句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