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97章 阴险狡诈的阳谋!(求订阅~月票!) (第1/2页)
,百万调音师:我只好亲自上台了! 热度的空前爆表,倒是都在李少杰的意料之内。 毕竟。 DNF 自己,这双重buff加下去,如果还没一点浪花,那DNF和自己指定有一个凉了。 由于新版本的内容发布并不多,所以,这“新团本配乐曝光”,倒是能很好的拉升玩家的好奇度,在新闻资讯和主播的带头下,李少杰个人的热度也节节攀升。 而网络上的评论,也都如李少杰预料的。 有夸的自然有贬的,有粉的也自然有黑的。 不过,黑子们黑自己也很难从专业和行业的角度下手,很多黑的方面,一般是寻常明星脸色大变但李少杰浑然不介意的方向。 毕竟,俗话说的好,只要人设足够负面,那么就没人可以从人设上击败我。 像是黑子们攻击的“李少杰嘴臭”“李少杰没有风度”“李少杰爱喷人”之类的..... 杰哥知道了或许只会说一句话。 “谢谢夸奖。” ....... 热度的发酵,也让李少杰的身价在缓缓上涨。 几乎所有业内的人事都确定了一件事。 李少杰已经彻底在配乐的行业里站稳了脚跟。 无论是动漫的,影视的,宣传片的,或是游戏的配乐,李少杰基本全部都尝试一个遍,并且都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与良好的反响。 很多业内人士都忍不住感到惊叹。 做配乐本来在热度和名气上就天然偏“配角”,作为配角的配乐,本就被天然压制,很难超过“主角”的光环出名。 一般来说,配乐师很难被注意到,哪怕是早就成名的人。 如果出圈一个,是运气。 那么搞这么多回,回回都出圈....... 那这人就有点可怕了。 甚至于李少杰一些微妙的配乐思路,被拿来当了行业内的案例。 保证艺术程度的基础上,进行娱乐化。 两者之间的平衡,掌握的极其微妙。 当然,李少杰努力靠拢娱乐化的这个行为,倒是也有那么一些成效的。 现在很多人,提起李少杰,脑海中马上浮现出的标签...... 不再仅仅是“国服第一喷子”了。 虽然高度在,但不得不承认,李少杰之前的作品,传播面是比较窄的。 “音乐家”这个概念,甚至“艺术家”这个概念,大部分存在于业内。 之前,李少杰也试过很多方式。 比如搞一点流行歌曲。 甚至想往up主的方向努力,或是带一带明星。 但都凉了。 明显比不上现在做配乐。 只有在配乐上开始大放异彩。 不过,经过李少杰往娱乐化使劲儿,观众们对于李少杰“NB音乐家”的印象也越来越深刻。 这便是很多国家队开始进入娱乐市场的原因。 钱,从来不是原因。 越来越多的音乐人意识到了一件事。 “艺术”与“娱乐”两极分化,审美出现了严重的断层。 根本没有过渡。 商业化的娱乐变得越来越商业,越来越娱乐,越来越简单,也越来越浮躁。 而艺术呢?却越来越深邃,越来越晦涩难懂。 但两者居然泾渭分明,中间的差距形成了一条极大的鸿沟。 拿语言来说。 大家用的日常口语都是很简单的。 因为需要方便理解,需要便于沟通。 而书面语言,就要整洁一些,严肃一些。 毕竟,无论对于创作者来说,还是阅读者来说,书面阅读需要起码的内容与学识。 而再深一层,才是专业的论文,亦或是文言文等更为高深的“文学”。 虽然从简单到难,越来越深刻,越来越“艺术化”“文学化”。 但这个接受与学习的曲线却很圆润,一步一步来,一步一步的提升文学上的“审美”与理解,一步一步的走向更加深刻的东西。 这使得很多人都能逐渐接受。 可音乐就有些不一样了。 泾渭分明的“艺术化”与“商业化”,令哪怕很多人想要见识一下音乐更深的天地,也会被客观的排除在外。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后果,就是对于大众的普及程度直接消失。 更多的大众,根本难以找到产品生产的原厂商。 而没有了音乐作品阶段性的过渡....... 就像是小时候上数学课一般。 上课的时候讲1 1。 嗯,我懂。 溜号了。 再抬头看黑板,直接就变成了天书。 缺少了过渡,当然就难以理解。 而李少杰的这个做法,恰恰就弥补了这一点。 以更加专业化,艺术化的手法去做一些非常商业化,娱乐化的音乐。 这样,在娱乐之余,也并不缺少深度。 更多的,是作为一个“娱乐”到“艺术”的跳板过渡,让“艺术”接地气,更加深入人心,令艺术也拥有娱乐化的有趣,令娱乐也有艺术化的深邃。 ...... 当然,这些热度虽然跟李少杰关系很大,但杰不在乎。 这才刚交了作品,回家呆了没多久...... 一则消息就传到了李少杰的耳中。 看着手中的文件,李少杰开始了头疼。 漂亮国的音乐家交流团已经来到了京城,美其名曰要做交流前的准备。 “这来的也太快了,我裂开来。” 李少杰拿着文件,感到一阵阵的不可思议。 这事儿发展的已经超出自己预料了。 一开始,仅仅是一次以中国为主场的大型文化交流,以往,世界上这样的大型交流并不少见,年年换地,经常举办,本来并不稀奇。 也正是在之前的国际大型交流中,李少杰和弗雷德里克之间的私交,让两方都很想来一次系统性的单独大型交流。 中方想的是......可以借此机会加深与欧洲的文化交流,弘扬本土文化,走进世界,尽可能百家争鸣,淡化漂亮国的文化影响。 而德方想的是.......可以借此机会加深己方在古典艺术界的影响力,做出欧洲的带头,而欧洲其他的国家想的也是看效果,效果好加入,去漂亮国化。 但这就是一个雏形,开头都还没做呢。 漂亮国就急着入场了。 李少杰皱着眉,人都木了。 ......不紧张不行啊,虽然大家开玩笑漂亮国区区两百年,有个屁的文化,但其实对于李少杰这种真正的艺术从业者来说...... 开玩笑可以,当真是绝对不可以的。 漂亮国,奉行的本就是“拿来主义”。 作为一个多民族寄生的拼夕夕国家,是融合了许多不同文化的杂交品种。 但这也令其将“文化挪用”运用的炉火纯青。 以漂亮国大片为一个文化侵略的主体。 几百年历史的国家可以嘲笑,但不可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