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八章 张丝依的家 (第1/1页)
那妇人不时买菜回来,棉花才打屋里出来和杨思芳说:“姑,我帮大娘摘菜做饭。” 杨思芳说:“去吧,省得在这拘束。”杨思成微微一笑也没说话。 “姑娘是在哪里生活?” “东寨。” “不怕姑娘笑话,我去过的地方少。不过,听思成说过,杨岸香找的婆家就是东寨村。” 棉花听了笑说:“一个小村,很多人都不知道的。” “姑娘的mama是做什么生意的?” “我mama是个哑巴,不会做生意。” “姑娘家里都还有什么人?” “就我和我妈。” “真是命苦。” “不,我觉得我很幸福。我为有那样一个mama骄傲。我喜欢那个家,喜欢那个地方。” “姑娘和mama一样善良。善良的人都会有好报的。但有时,也会有例外。” 棉花听了又笑了说:“大娘说话真有意思。” “我就是凭感觉。感觉哪个人好哪个人不好,至于为什么我也说不清楚。像杨岸香的mama,我就不是很喜欢,那是一个很有心计的女人,所以姑娘在外也要多些心计才好。” 杨思芳外面听了笑说:“大姐,女人太有心计会老得快的。”那妇人听了也笑而不答。 不会饭好了,棉花一样一样地端上桌,分发了筷子后拍了手说:“开饭喽。” 看着棉花一忙起来忘了自我,变得也很自然快乐,便早把郭姐叫入座,只剩棉花一个在那忙活。棉花说完那句快乐的话后也觉察到了,便傻傻一笑说:“太投入了。” 杨思成问:“喝红酒吗?” 棉花点点头。 “这是民权葡萄酒厂的郑厂送的,丝依也爱喝,我就拿过来两瓶。现在你也是部门主管,以后有客户应酬,有酒量就喝点红酒,对身体也很好。” 杨思芳端起酒杯说:“谢谢杨总对我这个侄女的提拔。” 杨思成说:“这都是小翟有能力。她提出的汉服方案给公司带来明显增益,销量已快和旗袍相当。当时李秘书向我提报时,我还担心卖得出去吗。可看了她设计的图案、花色、布料是那么让人眼前一亮,才让她们部门试试。” 杨思芳说:“那是。古装剧带火了汉服,汉服美丽了女人。不光女人想珍藏一套,女人的男人也想他的女人有一套。再有汉服的古装剧,咱连被子衣服都一块赞助,比打广告强。”杨思成点头赞成。 “还记得我小时和你说过:我有一个婴儿床,还有一个一摇就响的波浪鼓的话吗?”杨思芳一把棉花送到家,棉花就找到李傍晚说。 “记得呀,怎么想起来问这个。” “今天我见到了。一个婴儿床,床上有一个一摇就响的波浪鼓。原来这一切都是那么真实,突然不像是梦了。” “今meimei去哪了?” “张丝依的家。” “啊!你上哪干啥?” “我也不想去,可有人想千方百计地让我去。我也好奇,就想去看看那到底是个什么样地方。我到底是谁?我真的会是张丝依的女儿吗?如果是,那他们怎么不认我。当我对我自己开始怀疑的时候,我以前的快乐和幸福都成了漂在水面上的花朵,越流越远。” 结婚之后,杨岸香和李傍晚说起过杨思成为张丝依保存着的那个家,说就有一个老妈子看着。李傍晚听了立马就想到了张清志家的那两层小楼和在小说里描写过的恐怖小院,便问:是不是很恐怖?那老妈子像不像《巴黎圣母院》里的那个敲钟人?杨岸香听了噗嗤一笑说:想哪儿去了,那很温暖简单一点也不阴深,老妈子也很爱小孩和善。说完又说:我小时的印象,就让我去过两次。尽管这样,李傍晚还是觉得那里是很吓人的,便慢慢地说:“这一切还都是meimei的感觉,不一定就是真的。正如你所说,如果是真的,那杨思成为什么还稳如泰山。meimei听我的,让一切顺其自然,不要猜想,更不要主动出击,要知道保护自己。因为,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是很可怕的。”说完,李傍晚转了话题说:“我最近有一个想法,不知能不能使得。” “什么想法?” “我想建一个调料厂。” “生产什么调料?” “蒜粉、辣粉、洋葱粉,反正是地里长的我都想加工。” “那面粉呢?” “meimei又笑话我了,那面粉能算调料吗。再说,咱这面粉厂已很多了。”说完,李傍晚又激动地说:“我网上查过了,香辛料产业在中国除台湾多些,大陆几乎还是空白。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在饮食味道上也有所提高,这就需要多种多样的香辛料品,而不是单一的着料面。” “那大蒜洋葱都是水汁多的蔬菜,怎么磨成粉,难道晒干不成?” “这个一开始我也不知道,上网查了查才知大蒜是切片烘干的,然后经磨机打碎过筛,成粒度均匀的蒜粉,洋葱也一样。meimei知道一斤蒜粉在美国卖多少钱吗?” “多少钱?” “二十多美元。” 棉花听了都呆住了说:“咱这蒜才二块多一斤。” “遇到价钱不好的年月,还会往沟里倒。还记得小时候有一年,蒜两分钱一斤都没人要,扔得坑里沟里全是蒜芽子。” “记得。那年我们家的红薯窖里扔了好些蒜,吃了一冬的蒜苗。” “棉棉哥看到一坑的蒜苗还哭了,说长大了一定要把蒜像小麦一样把它磨成粉。” “那时候想想觉得是不可能的,因为麦粒是干的,蒜是多水分的。可现在网络发达了,我才知道蒜是可以磨成粉的,包括花椒大料都可以磨粉。” “那投资这样一个厂,得多少钱?” “钱应该多不了,磨粉设备都很简单。虽投资不多,但咱就是集一个村的财力也建不起这么一个厂。” “那怎么办?找上面会给咱拨款吗?要不找找杨岸香他爸。” “那天乡里面开会,我把这想法跟罗书记说了。罗书记很感兴趣,说会和管经济的王副县长反应,看能不能得到支持。”说完,又叹了口气说:“要是棉棉哥在就好了,他肯定会有更好的想法。” “干啥须把那个瞎子看得那么重要。没有他,东寨村依然矗立在中国的版图上,美国依然打着伊拉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