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 先手不是手,落子成山 (第2/2页)
能让人有时候感觉很想哭……再说了,我也是年轻人啊,所以,你这个只能算是小孩子的世界,代表不了年轻人。” “呵呵……” 莫非轻笑一声,没有说什么。 却已经充分表达了自己的不屑与鄙视。 周崇却华视而不见。 抬手晃了晃拿着的资料,极其潇洒的转了个身,摇头晃脑的离去了。 只留给莫非一个让他自行体会的背影,挺拔,欣长,甚至还带点儿洒脱与不羁。 说不出的自信与傲娇…… ………… 和司明夏之间的合作事宜交给周崇华,莫非就不再cao心了。 反正关于这种高性能特种纤维的技术资料与基本数据,也不怎么怕泄露。 抛开这里面所涉及的专利问题不谈,相关的实验数据和规模化的生产工艺才是关键。 更何况,还有相应的各种试剂溶剂呢。 这也是莫非如此信心十足的原因。 其实搞纤维的都知道。 所谓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说起来并不神秘。 无非就是把聚乙烯,以某种溶剂稀释之后,用喷丝机喷射出来再快速冷却,形成的凝胶状纤维。 说白了,和蚕吐丝差不多一个样子。 但由于材料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所以强度很高,韧性也很高,看上去细如蚕丝,却刀割不断。 原理就是这么简单,但工艺上却相当的麻烦。 而事实上,这种纤维丝,其实早在几年前,就由英国利兹大学的两位学者,给研制出来了。 后来工业化生产的思路,则是由荷兰帝斯曼公司提出来实现的。 他们最终发明了用十氢化萘作为溶剂的凝胶纺丝法。 同期的美利坚霍尼韦尔,大和的三井石化,也都提出了自己的工艺设计。 但同样被卡在了规模化生产的门槛上 而这个过程,差不多是用了十年的时间,才终于得以规模化生产。 也由此可见,从实验室到商业化工艺量产的过程,是多么的困难了。 这也是为什么在国际纤维界,直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才正式成为热点的原因所在了。 这种情况,在科研领域是很常见的事情,每一个领域无一例外。 这也是从理论到应用,为什么会被形容为堪比西天取经难度了。 事实上,它的生产工艺流程并不复杂。 就是把大分子量聚乙烯加入溶剂,在溶解槽里进行溶解,然后用挤出机造丝,经过冷却、导丝,再加入萃取剂,进行拉伸,使之成为长纤维,最后进行绕丝,形成我们所需要的纤维。 别的工艺程序都好说。 唯独加入的溶剂,以及中间用到的萃取剂,其研发难度无异于登天,想要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功,除非运气逆天。 荷兰人使用了十氢化萘,虽然早早申请了专利,但是花了十年时间,才得以成功,最终实现了年产量5000吨的奇迹。 后来,美利坚的Allied-Signal,购买了它的专利授权。 但是这家公司,后来却在1990年,被霍尼韦尔兼并了,也能做到年产量3000吨。 大和的东洋纺,却是和帝斯曼合资建厂,销售地区也仅限于大和和台南,年产量600吨。 再到后来。 美利坚和大和的三井石化,也同样申请了自己的专利,不过它们用的却是石蜡溶剂。 而这一世,一切都已经改变了。 因为莫世文早在6月份的时候,就把这些技术整理出来了。 包括十氢化萘、石蜡、二甲苯等,全部通过美利坚的专业代理机构,申请了各国的专利。 不管是帝斯曼、霍尼韦尔,还是大和的东洋纺与三井石化。 这次想要绕开这个难题,再给他十年的复制时间,都不一定够了。 当然了,生产工艺上的难度,绝对不可能仅仅是一款溶剂。 在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生产上,还有别的难题。 比如纤维单丝容易产生静电,缠绕过程中,需要加入特殊的油剂; 比如纤维表面缺乏极性基团,化学惰性强,与树脂材料的界面结合性差,需要做电晕处理或表面改性处理; 比如切割纤维也要用到高强度的刀具,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莫世文同样信手拈来。 来自未来,就是这么嚣张。 莫非心里也清楚,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只是一个开始。 毕竟,它也只是高性能特种纤维里的一种。 其余的碳纤维、芳纶纤维,甚至是PBO这种超级纤维,都有各自不可代替的用途。 莫非心里有底气,当然可以视情况,而选择它们面世的时间。 既要看合作的对象,也要看市场的变化与需求。 这个尺度上的把握,还是要自己去合理的安排的。 所以,把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拿出来与司明夏合作,他有自己的考量在内。 就像是他对周崇华说的那样。 饭总是要一口口的吃嘛! 另一边。 司明夏在拿到自己在医院的检查结果之后,就把全部心思,投入到了关于化纤资料的收集当中。 虽然受制于香江这边先天条件的限制,但对于他来说还是足够了。 而与周崇华之间的商谈,也相当的顺利和简单。 毕竟,合作的基础就摆在那儿,一个大致的框架,谈起来也不怎么复杂。 至于后续的进一步深化合作,还需要等莫世文拿出来的实物之后,看一下具体的性能检测报告,才能启动。 而对于这方面的判断。 司明夏还需要回美利坚,借助专业的团队才能给出精确的评估。 所以,几天之后。 他专门知会了莫非一声,就踏上了飞往美利坚的航班。 此番回归,与当初惶惶然离境,已不可同日而语。 人生起落如潮,谈不上波澜壮阔,却也让人看尽了人间冷暖,世情坎坷。 舷窗外流云散聚,光影摇曳。 可司明夏的心里,却冷静的像是跳出五行三界的圣人,沉浸在旁观者的角度里,坐看天外一切。 结束与开始?祭奠与新生? 都谈不上。 但是,司明夏知道。 他还是希望自己能活出另一番精彩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