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034章从汉高祖说到李世民 (第1/1页)
“好,好,大哥洗耳恭听。” 一听说楚笙要详细的说上一番。 李世民立马就激动了。 上午他评点隋炀帝那番话,真的是细致恐怖,让李世民暗自赞叹了很久啊。 就算是回宫的马车上,宰相房玄龄和长孙无忌,也是对他对隋炀帝的点评,佩服的无以复加。 “老李,刚刚你问兄弟当今天子得位正不正?” “那兄弟问你汉高祖得位正不正?” 楚笙的话,让李世民和观音婢一时愣住了。 “兄弟为何提起了汉高祖?” 李世民顿时一头雾水。 汉高祖和自己八竿子打不着啊。 “老李啊,汉高祖出身不高,就是最底层的一个落魄贵族家庭,年轻的时候,本是一个泼皮无赖,整日里游手好闲,好耍弄嘴皮子,卖弄小聪明之人。你说这样的人能称为一个好人吗?” “可是,他偏偏就成为了好人,因为他善待朋友啊,就连萧何那样的人都甘心为他所用,身边聚集了无数的文臣武将,最终他成了一位千古英雄。” “他可是从秦王手里夺去了咸阳,然后又击败了项羽。” 说到这里楚笙自己都脸颊微红,因为自己现在拥有项羽武魂啊。 不过一码归一码,说起刘邦来,楚笙还是非常敬佩的。 “汉高祖登基以后,爱护百姓,善待跟随过他的士兵和将领。” “大汉才得以兴旺起来,为何汉高祖会爱护百姓,善待士兵?” “因为他本身就是落魄贵族出身,而且在民间深知民间的疾苦啊。” “为何他会善待士兵和将领,因为他知道这天下不是靠他一个人打下来的。” “是无数士兵和将领的鲜血和尸骨换来的。” “至于汉高祖登基多年以后的改变嘛,咱们就先不说了!” “嘶······” 李世民和观音婢闻言,纷纷倒吸一口凉气。 楚笙的分析简直是太到位了。 让李世民暗自握紧了拳头,自己在楚公子的心中,到底又是一个怎么样的形象呢。 “大哥,说完了汉高祖,不知道大哥有没有些许启发,因为接下来就要说到当今陛下了。” 李世民和观音婢都竖起了耳朵。 生怕错过一句话,甚至是一个字。 观音婢甚至停止了摆弄楚笙送给她的那些宝物。 毕竟事关自己丈夫的点评,观音婢还是非常好奇,眼前的楚公子会对二郎做出怎么样的评价。 “当今陛下的起步点比汉高祖可高出了不止一点啊。” 李世民和观音婢都点点头,确实起步点不一样。 “若是两相比较的话,陛下已经一开始就赢在了起跑线上。可是,也可以说一开始他便输在了起跑线上。” “因为汉高祖是落魄贵族出身,所以就有了一种光脚的不怕穿鞋的,破釜沉舟的气魄。反观当今陛下他是什么样一个环境啊,他是在一个尔虞我诈的环境里成长起来的。” “因为功劳太大,整个大唐大半的江山都是他带领部下亲自收复的。所以当时的太子极度的眼红,极度的不服气,也极度的感受到了威胁。” “每个人都想登上这至高的皇位啊,可是皇位只有一个,而李建成登上皇位的唯一绊脚石,无疑就是当今陛下,于是便有了数次的陷害甚至是要暗杀,毒杀。甚至是跟随在他身边的文臣武将,也处处遭受排挤和打压,好在苍天有眼啊。” 说到这里,楚笙不无唏嘘的感叹一声。 李世民已经握紧了拳头,将头微微低了下来,因为他担心楚笙看到他微红的眼睛。 “大哥啊,至于得位正不正,你肯定是听到了玄武门的事情。” “大哥,你试想一下,若是在那个时候,没有玄武门事件的话,当今世上还能有如今的陛下吗?” “如今已经是贞观七年,说句不好听的话,秦王墓地的坟头草都要长的老高了吧。” “还有他手下的那些文臣武将们,怕是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大哥,得位正不正关你我屁事,关百姓们屁事。谁让百姓们能过上安稳的生活,谁就是一位好皇帝。” “如今的大唐比以往好了不是一点半点啊,事实证明当初一切都是正确的,也是顺应天意,顺应民心的。” “陛下上任以后,分田地减赋税,甚至是当初太子党的骨干魏征,都被陛下不计前嫌委以重任。”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啊,若是太子登基,可以预见会有多少人头落地,可以预见文如房玄龄,长孙无忌,武如程咬金,尉迟敬德,秦琼,牛俊达等人,依照李建成的小鸡肚肠,绝对是难逃砍头甚至是灭门的下场的。” “这些人都是跟随秦王打下偌大江山的有功之臣啊,每一位都是响当当的汉子啊。” “大哥,若是你身边有这样的人跟随与你,你舍得看着他们一个个的被屠杀吗?” “你舍得看着他们一个个的被满门抄斩吗?” “关键时候,就连皇后娘娘这位一直在背后默默支持当今陛下的女子,都勇敢的站了出来。” “为什么她会站出来,因为她知道这是破釜沉舟的一站,因为她知道到了非战不可的地步了。” “当时的局面已经到了没有回头路的时候,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 楚笙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啪的一声,将酒杯狠狠的放在桌子上。 李世民和观音婢的眼中,都有泪花在闪烁。 楚笙的话,让他们的思绪都回到了那个年代,甚至都回到了那场决定生死的瞬间。 “大哥,现在你还要问,当今陛下得位正不正吗?” “只要他对这个国家好,对百姓好,你管他得位正不正作甚。” 楚笙的话,打开了李世民心里隐藏的一个死结。 是啊,百姓们才不管谁做皇上,只要能让百姓们生活安定,谁能让百姓们吃饱穿暖,谁就是一个好皇帝。 多么朴素的道理啊,却又是那么的一针见血。 “大哥,若是你真的被封个一官半职,记住,一定要对百姓好。” “不然的话,咱们兄弟的情谊也就到头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