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八章 阵战 (第1/2页)
大明崇祯十九年二月六日,朱亨嘉率领七万大军逼近泗城,岑兆祯得知靖军到来后,将泗城所有十四至六十岁的男丁征召入伍。双方在泗城城郊列阵决战。史称泗城之战。 岑军七万多人,老兵四万,还有三万多临时征召的新兵,布鱼鳞阵。 岑军的鱼鳞阵分为六层,一层压一层,前四层摆放老兵,每层一万人,后两层摆放新兵,每层一万五千余人。把新兵摆在最后两层,可以防止新兵慌乱冲散己阵。每层设大将一名指挥,依次为岑兆禧、岑继禄、岑继寿、韦壮、胡六、利铤。岑兆祯自己的中军大旆设于第四层中央,又令猛将王虎儿领五百重甲步兵置于中军,这是岑军的“杀手锏”,岑兆祯准备在最关键的时候投入战场。 岑军的鱼鳞阵来自祖传,泗城岑氏祖上曾经当过蒙元大官。鱼鳞阵据说乃成吉思汗所创,是蒙古军队的常用阵形。此阵阵形密集、攻击力强,不易被冲垮;缺点是阵后兵力较少,防护力弱。 靖军七万人,其中主力四万五千人,另有庆远兵九千人、黄玛兵六千人、太平兵一万人,布疏阵。 靖军的疏阵是在方阵的基础上所布,由五个较大方阵拼成一个方形疏阵。前阵由老将李明忠指挥,两万一千人;左阵范友贤部一万五千人;右阵韦万安部和太平黄氏降军一万九千人;后阵是黄玛六千降军;朱亭嘉自领六千人居中阵。靖军的五大方阵又由一个个小鸳鸯阵拼成,鸳鸯阵以什为单位,由什长指挥,相邻各什之间留有三米左右间距,这些间距是炮兵、铳兵和弓箭兵的通道。各什间距较大,阵形稀疏,故名疏阵。 靖军的疏阵特点是“薄中厚方、阵中容阵”。中央的兵力少,朱亨嘉令人遍插旌旗、虚张声势;四周的兵力多,可以有效防御敌人进攻。针对岑军缺少骑兵,难以绕到靖军背后偷袭的弱点,朱亨嘉减少了后阵的兵力,增强了前阵兵力。又将骑兵营置于后阵机动。 战鼓四起,狼烟滚滚。靖军中军高台处,盘龙大纛迎风飘扬。朱亨嘉手持千里镜观察岑军,这些千里镜是从佛朗机人处仿制的,造价昂贵,靖军仅装备了都司以上将领。 见岑军阵形严整、进退有序,朱亨嘉不禁暗赞一声:泗城土狼,果然名不虚传! “报,岑军距离已至三里”。 “前营列阵”,朱亨嘉下令。 前营大将李明忠,见到朱亨嘉号旗摇动,立即发号旗,令各营列阵。 鸟铳营都司张成武领四千铳手闻令而动,从步兵各什的间距中跑到阵前。列好阵后,留好通道,等待弓箭手列阵。 铳手列阵完毕后,弓兵游击王祥指挥着四千弓箭手,沿着预留的通道,跑到铳手前列阵,留好通道,等待炮营列阵。 弓箭手列好阵后,靖军炮手们有的扛着炮管,有的抱着炮架,有的用推车推着炮弹,从预留的通道中跑到弓箭兵前架炮。在炮营都司赵二虎指掉下,四百门虎蹲炮很快架设完毕。 岑军行进到靖军三里处,岑军各将开始对本部做战前动员。“必胜!”“必胜!”“必胜!”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岑兆祯见士气可用,手臂轻挥、中军大旆前举,下达了攻击的命令。 “杀!”岑军第一层大将岑兆禧领兵冲向靖军。 “杀!”一百步后,岑继禄率第二层狼兵紧跟。 “杀!”一百步后,岑继寿率第三层狼兵紧跟第二层 一层又一层,六层狼兵如同大海中的六波潮水,汹涌地往靖军战阵扑来。 朱亨嘉将手中的千里镜递给郑封,神色凝重地说:“泗城土狼凶悍难制,这个仗不好打呀!” 郑封观察了一下:“监国,吾观岑军前四层阵形严整,必是老兵;后两层阵形散乱,必是新兵。只要派骑兵绕至敌阵后,攻击其后两层,吾军必胜!” 朱亨嘉又观察了一下岑军阵形,点点头:“不急,等敌锐气松懈,吾再令骑兵击之。 前面的小兵打生打死,后面的将帅却能逍遥地谈兵,所谓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就是封建制度的悲哀。受战争伤害最大的,永远是底层的百姓。 岑军一步一步地向靖军战阵逼近。 “轰!”靖军的试炮手开始试射。 旗鼓兵不断地上报岑军距离。 “一千步!”(明朝1步约1.3米) “八百步!” “六百步!” 靖军炮营都司赵二虎开始下令:“六百步,炮手就位!” “四百步,开炮!” “轰!”“轰!”“轰!”四百门虎蹲炮发出了震耳欲聋的怒吼。这种古代的迫击炮,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