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靖江王_第九十一章 逼降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一章 逼降 (第1/2页)

    枯水期的清水江,峻岭崇山,群峰叠翠,风光旖旎,水流清澈,急缓有致。

    大明定西伯李明忠,带着两万将士,乘小舟、木筏,逆流而上。

    江风轻拂,微波荡漾,时见野鸭凫游,遇人拍浪惊起,行行贴水而飞。好一幅恬静景致。

    行至江中心,忽见礁石密布,最大的礁石高达数丈。

    平时行船,礁石藏于江中,船只撞上,立即船毁人亡。此时枯水期,礁石外露,倒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李明忠不禁感慨:“难怪西贼如此大意,居然不在江边设烽火台。想必以为天险难渡。如此天险,居然也有风平浪静的时候。天佑大明啊!”

    船队一路经过开州、乖西司,顺风顺水,未遭一兵一卒阻拦。

    李明忠在养龙坑司登陆,一路潜行至乌江渡水寨附近。

    此时驻守乌江渡的西军将领潘世荣、焦光启正在呼呼大睡,三千守卒也皆在梦乡。

    “啪!”

    明军大将韦万忠,张弓往西军营门口瞭望塔上的哨兵射去,一箭毙命,栽下塔来。

    “杀!”

    明军搬开拒马,杀奔西军营中,见人就砍。

    火光大作,西军将领焦光启刚从梦中惊醒,就被闯入帐中的明军乱刀砍死;潘世荣慌乱中带亲卫欲逃,李明忠追上,一剑挥作两截。

    明军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了天险乌江关,将乌江渡牢牢地控制在手中。

    “乌江渡,吾又打回来了!”

    想起阵亡的陈瑞征、黄玛,李明忠的眼睛湿润了。

    刚打了胜仗的朱亨嘉并不急着追击大西军,他在札佐城整编部队。

    此战,虽大败西军,自己也损失了一万人。好在俘虏了三万西军将士。这些可都是精锐的老兵,不能浪费。

    朱亨嘉将俘虏打乱,整编。一场大仗过后,六万大军不但没少,反而多了两万。

    讨贼是野心家们扩充实力的好手段。名正言顺、简单易为。流民们只求饱饭,抓住后让他们吃饱,发点军饷,就成了自己的兵。历史上曹cao打黄巾军,越打越多,由几千人打到十几万人就是这个道理。

    “监囯,西贼已丧胆,您为何不趁胜追击?”何吾驺问朱亨嘉。

    “穷寇莫追,追急了必死战”,朱亨嘉笑了笑,“况且,彼军粮草将尽,孤只需以逸待劳,困死他们即可”。

    郑封向朱亨嘉贺喜:“恭喜监囯,不战而得十万大军”。

    “哎呀,孤的心思瞒得了别人,却瞒不了郑卿。知孤者,郑卿也!”

    “什么,乌江渡丢了!”

    四十五岁的大西军统帅孙可望,听到这个消息,天眩地转,一口鲜血喷出。

    在大西军中,孙可望以谋略见长,不仅能打仗,而且善理民政,文武双全,军中人称“一堵墙”。

    北有乌江;西有广河;东面是数不清的崇山峻岭和苗蛮土寨;南面是朱亨嘉的大军。不但东、西、南三面被明军包围,粮草也不足了。

    即使是足智多谋的“一堵墙”,现在也摇摇欲坠,再也不能为部下挡风遮雨。

    “三位将军,大帅正在休息”。

    “闪开,吾等要见大哥”。

    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闯入大帐。

    孙可望知道此时一定要安抚住人心,急忙给三人让座,热情接待。

    “大哥,现在吾军已经陷入重围,军中缺粮,您要早作决定啊!”

    “三位贤弟,吾军尚有十万,全军渡乌江如何?”

    “大哥,乌江天险难渡,况且,就算回了四川,四川残破,又有豪格的大军,岂不是自陷死地?”刘文秀十分担心。

    李定囯说话了:“大哥,老大王临终前曾有遗言,要我等归明,勿为不义。您岂可一错再错?”

    四王中,艾能奇跟孙可望关系最好,他也赞成归明。

    “大哥,大明朝乃是正朔,吾等降明不丢人。”

    孙可望觉得自己手上还有十一万大军,犹豫不决,还想再撑一撑。

    李定国拔剑欲自刎:“大哥,吾辈也曾是良家子,迫于生存才做了贼。难道大哥想让吾等一辈子脑袋上顶个贼字吗?大哥不投明,弟唯有一死。”

    “哎呀,二弟,汝这是干什么?”孙可望急忙抢过剑安抚李定国。

    李定囯、刘文秀、艾能奇长跪不起。

    孙可望一声长吁:“三位贤弟快快请起,吾依汝等便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