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三章 新墙 (第2/2页)
“万胜!”“万胜!”“万胜!” 岸上的明军发出了胜利的吼声。 幕阜山,古称天岳山,三国时东吴大将太史慈扎营幕于山顶,遂改称幕阜山。 山雄崖险、石奇林秀,云涛雾海,道路崎岖。 “呸!什么鸟道路!” 一名清军小卒吐了口唾沫,抱怨着,蹒跚行军。 忽然,一道凌厉的目光射来。前营大将缐囯安出现在面前。 “恭顺王将令,行军喧哗者,斩!” 一刀挥过,小卒倒地。 众军竦惧,八万大军,寂无声息。 终于走出来了! 固山额真金励率着七千汉军镶红旗走在最前面,至长寿明军营寨前三里,发起冲锋。 来到营门,金励张弓搭箭,一声箭啸,望楼上的哨兵应声而倒。 清军搬开鹿角,拉倒营门。 骑兵开始冲营,步兵随后掩杀。一边厮杀,一边放火。长寿军营,成了火海。 “怎么回事?”明军守将卢鼎,惊慌地问。 “大人,不好了,鞑子打进来了。” “什么!” 卢鼎大惊失色,怎么清军不打上游的杨国威、张先璧,反而先打下游的自己? 不过他毕竟是有名的逃跑将军,当年北伐荆州、武昌之战,此人一听清军来了,立即狂奔三百里。 卢鼎保命的本事一流,立即换上一套小卒的服装,连长寿城都不进,带着几个亲兵,化妆逃往长沙。 遭到突袭,又没了主帅,明军大败。 孔有德不费吹灰之力,占领了长寿城,又往潼溪杀来。 别看新墙的杨国威正在和清军死战,潼溪可是一片太平景象。 总兵张先璧正在饮酒作乐,尝了口铁山刁子鱼,挟了块长寿炸rou,又泯了一口乡间米酒。 爽!天塌下来,有杨国威顶着。反正清军又没打潼溪,先乐一会儿再说。 “大人,不好了,清军占了长寿,向潼溪杀过来了。赶紧关闭寨门死守,迟了就来不及了!” “什么,清军占了长寿?他们是飞过来的吗?” 张先璧想了想:“不守了,赶紧撤,往长沙撤。快!” 这些天,他一直在准备逃命,将粮草辎放在车上,不卸下来。跑起来,自然快。 张先璧比卢鼎强,全军而逃,不但保住了自己的命,还保住了部下的命。 至于还在前方浴血奋战的战友,张大人管不了那么多了。 “潼溪就这么到手了?”孔有德不敢相信。 他顾不上开心,全军往新墙杀来,从后方包抄杨国威。 汩罗江萧家湾一带,地势平坦,水陆交通方便,客商络绎不绝。不知哪朝哪代,有人在此地,建起一栋高房,新墙四无遮拦地显露于平阳之地,成为人们问路、指路的标识。久而久之,远近皆以“新墙”称此地。 新墙本是平地,除了北面的汩罗江,无险可守。 “杀!” 孔有德的大军杀到了。 “父帅,我们被清军包围了。您快跟着我杀出去吧!”杨国威之子杨辅臣焦急万分。 “杨辅臣听令!” “末将在!” “汝带五百精骑,先行突围,去武冈,让严遵诰将军,赶紧占领新化、邵阳、祁阳一线抵御清军。” “父帅,那您呢?” “为父身为一军主帅,岂有弃军而逃的道理。汝先撤,为父组织大军随后撤。” “儿愿留在父帅身边”。 “混帐,尔敢违吾军令?” 杨辅臣无奈,率五百精骑突围。 右手雪亮的长刀划过,一个又一个清兵被抹了脖子;左手骑枪一抖,带着冲击力,一下子放倒了一名清兵。 杨辅臣冲破敌阵,五百部下个个成了血人。 “哒!哒!哒” 清军的骑兵追来。 杨辅臣返身一箭,射倒一骑。看着被清军合拢的新墙大营,泪流满面:“父帅!军令如山,您多保重!” 孔有德的大军包围了新墙。 原以为无险可守的新墙,必然一鼓而下。没料到,明军在营外布设了鹿角、铁蒺藜,列阵而守。 气焰嚣张的清军,竟然一时冲不破明军的营寨。 看着部下一个个在明军的栅栏外倒下,孔有德下令暂停进攻。 “架炮!” 清军在寨外架设炮台。 孔有德等三顺王,不是一般的汉jianian,而是为满清入关,立过汗马功劳的特大汉jianian。 当年他们降清,带来了清人急需的舰队、红夷大炮和各类工匠。皇太极亲率诸贝勒出盛京十里,使用女真人最隆重的“抱见礼”欢迎他们。 他们自成一军,称“天佑军”。这是一支用西夷技法编练的纯火器化部队。炮多用威力大、射程远的红衣大炮(满人忌夷字,称红衣大炮);铣多用鸟铳,采用三段击。 “轰!”“轰!”“轰!” 明军的营寨被轰塌,栅栏被连根拔起。 “杀!” 无数梳着金钱鼠尾的辫子军,冲入营寨。 “杀!” 明军将士奋勇抵抗。 杨国威的刀已经砍卷了刃,死在刀下的敌人至少有几十个。 亲卫们都已阵亡,伤痕累累的杨国威仰天长啸:“监国殿下,臣,力竭矣!”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