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462章 销售经理交际能力强 (第2/2页)
里就过来跟你聊聊天,只是闲聊,没什么事。” 曹向东又跟他聊了一些写作上的事情。 这时背后传来邹军的叫声。 “这不是大章吗,大章,你还会来河边钓鱼?” 谷矪 潘大章:“老军舅舅,来,介绍曹叔给你认识,水利局二把手曹向东同志,曾经是宣传部我的老领导。” “曹叔,他是我舅邹军,食品公司经理。” 邹军热情握住曹向东的手寒喧说:“曹局好,认识你很高兴。” “是曹副局,邹经理好,你们食品公司也算不错。” 邹军给曹向东递上烟。 两人聊得热呼。 他提议:“时间也不早了,我们去找个饭店吃饭,喝两杯,我请客。” 曹向东:“很久没人请我吃饭了,想当初几乎每天都有人请吃饭喝酒,一个月在家吃饭的餐数都屈指可数,唉,真是落魄的凤凰不如鸡。” 潘大章笑道:“你就别感慨了,恐怕以前有人请你吃饭喝酒,你还一定肯去是吧?” “大章把我想得太坏了,其实我是一个好人。” 收拾起钓鱼工具,朝对面不远的长征饭店走去。 在饭店门口就看见了邹红叶,只见她不停往外面张望。 看见潘大章带了两个人,也一时愣住了。 邹军也经常去她家,她也认识。 “老军叔,你来饭店吃饭?”她忙打招呼。 “红叶,你怎么在这里?”邹军惊讶地问。 这丫头不是一盏省油的灯,因为她的事叔荣经常气得吐血。 潘大章:“她跟这里一个厨师谈对象,昨几天我救了她,还说要跟我吃饭。” “啊,你跟厨师谈对象,你爸妈知道没有?”邹军也是无语了。 上次说跟罗经庭儿子谈对象,她爸还特意去罗经庭办公室求证这件事,被罗干部当场训了一顿。 邹叔荣何时受过这种窝囊气,回到家直接将逆女揍了一顿。 “隔几天考完试,我就跟他们说这件事。” 邹红叶主动把他们几人带到一间包房。 黎荣昆也走了进来。 潘大章介绍了另外二人给他认识。 “好,今天店里有野味,我搞几道特色菜给你们吃。” 邹军:“是什么野味?” “泥蛇,甲鱼,还有野兔。” “好,这些不错,再来一瓶茅台。今天我请客。” 邹红叶劝道:“叔,说好今天是我们请客大章的,就不用你出钱了。” 邹军高兴说:“那也行,吃了你们的饭,你们的事我可以去跟你爸妈谈谈。” 他觉得这个黎荣昆比以前那个罗五哥靠谱多了。 毕竟是份稳定的职业,为人处世好像也很老诚。 邹红叶和黎荣昌都特别感激。 曹向东笑着说:“我可什么忙都帮不上,我就是一个干饭的。” 一餐饭下来,邹军跟曹向东成了好朋友。 毕竟是搞采购的经理,笼络人方面就是有一套。 潘大章回到住处,温小芹告诉他:“姐夫打电话来问,明天会不会去坪山矿区,说他已经找了几班工人开新窿的,让你去定位。我告诉他了,明早会过去。” “龟背岭开新窿,也不知道他们是否把变压器装到位没有,电线没拉到场,还有洗砂的水源有没有?” 准备工作要做到前面去才行。 “姐夫说其他的工作都做好了,定位后就可以开工了。” 第二天十点多到了坪山矿区。 先到收砂站。 温少华和许卫华安排在收砂站工作。 五个包工头也陆续到场,几个都是本地人,其中有一个还是黄屋岭人。 潘大章跟他们说了合作的方法,记件按掘进一米算多少工钱,奖金按出货量的5%付。 几人也去老鹰嘴岭了解了几个民窿的出货量,发现每个窿都出了富矿。 单单奖金一个月都拿一万多。 五个人都是在铁珊笼老矿区和上坪矿区挖过新窿的,也认为自己可以看得懂一些门道的。 有一个铁珊笼镇上叫程正月生的,中等个子,性格温顺如女性。 前世住在潘大章隔壁宿舍。 经常邀请大章去他家。 有一次去了,他特意说要介绍堂妹给大章做对象,害潘大章当场落荒而逃。 前世他比大章后二年才进入铁珊笼矿上班,矿里占用了他们一座山地,作为补偿就招了他们进矿当矿工。 他比潘大章多了七八岁,此时应该是二十三岁。 没当工人前也是在老矿区挖矿为生。 姐夫告诉他:“这几个包工头都是程师傅介绍过来的,王平、庄重发、柳忠都是铁珊笼镇上人,黄常定是黄屋岭人。” 程正月生看见潘大章也是眼晴一亮。 “许老板,你小舅子一表人才,气度不凡,一看就是个大老板,干大事的人。” 黄常定觉得有些事还是要跟老板说清楚。 “潘老总,你定的挖矿点,百分百可以挖出矿么?” 潘大章看了他一眼说:“谁都不能肯定说百分百可以出矿,但是我即然选定某个点让你挖民窿,肯定心里是有想法的。况且投资的人是我,你们不管能不能出矿,都可以拿到一份工资,对不对?” 他肯定可以百分百保证,一定可以出矿。 因为前世他也知道哪个挖砂点挖出了富矿。 这三个地方他都经常跑来逛。 前世18岁时他虽然没有再有机会去学校读书,他在单位通过自学考试,也拿到了高中文凭。 同时他又报名参加了成人大学文凭自学考试。 业务时间也写诗歌,确实在省报上和各种文学杂志上发表作品。 那时候他最大的理想就是写一写矿山上关于矿工,以及这些挖民窿矿工的小说。 要描写这些民窿工的生活状况,肯定要去现场了解他们。 于是有一段时间,每到星期六和星期天,他都是在坪山矿区这一带转悠。 而且还用一本记录本,记录那个点的民窿出了富矿,那个民窿老板连挖几个民窿都没有见到一粒矿,最终欠了一屁股债,有些人走上了绝路。 当然也有人发了大财,过上了风光潇洒的日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