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四章,一张照片五百万【4千】 (第2/2页)
看到另一张刘元帅手拿文稿的黑白照片,李古北顿时眼神一亮: “把这张照片一块卖给我,两张黑白照片加一个四方笔筒,我出一千万。” 陈浩略感诧异,心中默数了五下,点头答应了:“成交。” 他的假装犹豫是对李古北加价的尊重,实际上心里面非常高兴。 多拍了一张照片,增加了价值的同时,就是为了都是为了多卖点钱。 一两百万他也不会嫌少的,照一张照片就赚到了。 论效率,那比大明星都挣钱了。 李古北愿意多出五百万,肯定不仅是货值钱。陈浩觉得,一半是昨天他的劳务费用。 救大富豪一命,多花个二三百万不过分吧? 五百万就买了一张照片,李古北内心窃喜,还觉得自己赚到了。 要了陈浩的银行卡号,当即打电话让会计转账一千万。 钱到账了,他又提了一个小小的请求:“这份手稿真迹,若是你私人收藏的话,以后能不能借我用用? 就是朋友面前吹吹牛,我可以出个租用费,一百万一次你看行吗?” 陈浩稍作犹豫后答应了,把李古北美的呀,就跟吃了蜜蜂屎似的,对陈浩是千恩万谢。 一旁的周鹤轩都看糊涂了,说救命之恩千恩万谢,他觉得正常。 可是出高价买东西,还要谢谢人家,究竟是喝了几瓶酒啊,醉成这个德行。 李古北不像是那种傻子,他这样做一定有目的。周鹤轩内心猜测不已。 陈浩心里偷着乐呢,花一辆奔驰的钱,就为租一份手稿几天。 他还没想明白,这东西真有那么珍贵吗? 刘元帅,刘师长嘛,他们还一块喝酒来着。 跟老总,刘师长一块的合影,陈浩都拿了好几张,只是没拿出来炫耀罢了。 毕竟不是很好解释。 有时他真想告诉李古北,这样的手稿,他随便就可以让刘师长帮忙写几份。 李古北得知后,会是个什么样的表情呢? 是吃惊的倒吸一口凉气,还是说觉得自己被骗子骗了,痛心疾首。 陈浩当然不会往外暴露自身的秘密,相反还会竭力掩盖。 所以他注定不会知道,李古北得知实情,究竟会是什么样的神色。 总之,这一桩生意算是成了。 双方都觉得自己赚了大便宜。 回到车上,陈浩插上钥匙把车重新启动,直接开往机场。 刚才,李古北顺便让会计定了两个小时后,最近起飞的一趟班机。 时间比较紧迫。 走之前肯定要把该商量好的,都商量好了。 李古北便说道:“再说说古董生意吧,听说你有稳定的古董货源要出货,老周究竟出了个什么样的主意啊?” 之前在俱乐部不是谈事的地方,陈浩和周鹤轩粗略的聊了聊。 一周左右,就有四五十件古董要卖,开古董店的方式出货,显然是太慢了。 周鹤轩建议开一家古董拍卖行,由于陈浩所提供的古董都是华国的,当然最好是要面向华国市场。 把总部设在港岛,最好是直接收购一家小型的拍卖公司,可以迅速的展开业务。 然后以一个固定的频率来举行拍卖会。 陈浩简略的叙说了一番,询问李古北的可有好的建议? 在做生意这方面,相比于两位老江湖,他的经验是不足的。 为了挣钱,虚心请教学习自然是理所应当。 李古北斜眼瞧了眼周鹤轩,琢磨了一下开口道:“收购一家小型拍卖行,用不了多少钱。 最难的是找到客户。 这方面你也不用有顾虑,我跟老周还认识些人,给你捧捧场不成问题。” 做生意第一要本金,第二要有客户资源。 前者陈浩现在够用了。 后者李古北和周鹤轩都是响当当的大老板,认识许多同阶层的有钱人。 投资古董也是一门好生意,以他们的人脉,带一些人捧捧场不成问题。 只有共同的利益,才能把别人捆到你的战车上。 否则,人情会越用越淡,人帮得了你一次,不见得会帮你第二次三次。 陈浩想到周鹤轩对他的提示,开口邀请道:“二位都喜欢古董,要不都参一股,咱们共同把这项生意做起来。 以后要是遇上了好的古董要拍卖,有看得上眼的,也能提前内部消化。” 这理由稍显牵强,毕竟听说李古北搞房地产,可比参股古董拍卖行挣钱多了。 人家不一定能瞧得上。 却没成想,李古北都没有犹豫一下,便答应了: “行啊,我对这个行当倒挺感兴趣。万一有我瞧得上眼的古董,可一定要让给我啊。” 周鹤轩知道他的劝说起效果了,笑着说道:“那是当然,你李博士财大气粗,就是上拍卖会,也没几人争得过。” 马屁算是拍对地方了,李古北爽朗的大笑了几声。 论资金的雄厚,他们搞房地产开发的,可比其他行业强太多了。 喜欢收藏古董的藏家,有几人能比得上他呢? 陈浩不知道李古北为何答应,但他并不关心原因。 尽早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把他带回来的古董变现,才是最重要的。 最终,三人商定,陈浩出资一千二百万,占股百分之六十。 李古北和周鹤轩各出四百万,各占百分之二十。 陈浩有大量的古董资源,保证拍卖行能不缺货。他二位有人脉关系,能给拍卖行拉来高端客户。 直接优势互补了。 不过,在商量好之后。 周鹤轩又提出了一个问题:“光靠我们的人脉,来维持一家中小型拍卖行不成问题。 可若是你想把生意做大,那就得想办法把拍卖行的名气砸上去。 有名气了,这生意才能越做越大。” 拍卖行本质是一个中介机构,要给寄卖古董的卖家信心,也要给买古董的买家信心。 李古北和周鹤轩出资入股,带来的不仅是人脉,还是信誉背书。 但他们的影响力还只局限于一省。 拍卖行想要做大,就要招揽全国范围内的生意,需要更强大的影响力。 陈浩虚心请教道:“那如何才能把拍卖行的名气砸上去呢?” PS:求推荐票,求月票,各种求!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