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六章,七七二团阻击战 (第1/2页)
,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 夜深了,灯光照亮了屋子。 长条桌上铺着一张地图,被白炽灯照得极为清晰,比起用油灯能省不少眼睛。 由于柴油缺乏,此前老总舍不得用柴油发电机发电,在他看来那太奢侈了。 新弄来的太阳能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环保都是次要的,关键是不用多费燃料,受到了众人的一致喜爱。 二十套太阳能光伏板照明系统,其中一半已经在往延安送了。住在窑洞里的首长们,一定会喜欢这份礼物的。 “七七二团那边还没消息传来吗?” 陈浩忍不住打了个哈欠,询问进来的副参谋长。 副参谋长摇摇头:“都这个点了,按照日军卡车的前进速度,差不多也快到了。” 打哈欠是会传染的。 劳累了一天的刘师长也忍不住打了个哈欠,只是这一仗太过重要,他不可能休息的。 刘师长对陈浩说道:“你要是撑不住了就先去休息吧,等消息传回来,我派人通知你。“ “也好,我到车上去睡,有消息了通知我。” 陈浩着实有些累了,他这些天休息的不太好。 从豪华别墅里的柔软大床,突然转换到民房嗯的硬邦邦土炕上。如此巨大的落差,让人一时难以适应。 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相比较下,宽敞的东风猛士把座椅放倒,就算不错的休息环境了。 在一段无名公路上。 趴在野地里的八路军战士,不仅要被夜晚的凉风吹的身体发凉,还被野外的各种蚊虫袭扰。 打仗从来不浪漫。 而是一件非常辛苦,甚至可以说是吃尽苦头的事情。 趴在野地里饱受蚊虫叮咬,算是难得的休息了。 在此前,七七二团的战士急行军赶了一天的路,许多战士脚底都磨起了泡,小腿肿胀不已。 那时还轮不到休息,甚至还顾不上挑掉水泡。 全团的战士又化为挖坑能手,在公路上挖坑埋地雷,在公布两侧挖掘壕沟等防御工事。 等整个战场布置好了的时候,天色已经彻底黑了。 不能露出炊烟,战士们只能吃干粮来填饱肚子。 好在团部颇为重视这一战,出发前都配给了能量棒,午餐rou罐头。 美味好吃能量丰富,让忙碌了一天的战士们获得了少有的快乐。 “发现车队,发现车队。” 对讲机里传来了前沿侦查哨的声音,原本苦熬等待的程团长,一下子就来了精神。 他用心的去倾听。 跟前沿观察哨隔着3公里远,依稀也能听到发动机的轰鸣声。 敌人就要来了。 桥梁道路破坏计划被日军的空降兵给阻止了。 他们七七二团最少要阻止敌人一天一夜,这可是场硬仗。 当然,打的好了少不得扬名立外。 一个团打一个甲种师团的步兵联队,在八路军的战斗史中,都是头一遭。 作为老牌主力团,就得拿出老大哥的气势来,给旁人立个标杆。 让友军听了,也得由衷的竖起大拇指来。 程团长斗志昂扬的一挥手:“通知下去,打起精神来准备战斗。” 话音刚落。 对讲机里的声音有了几分惊慌:“不对,不是卡车,是坦克!” “有好多坦克,一眼望不到头。” 团部的干部们脸色变了变。 情报上只是说,敌人一个联队的兵力乘坐近百辆卡车赶来。 可从来没有说是有坦克,而且还是很多坦克。 这两者的区别可就大了去了。 卡车只能在公路上走,缺乏越野能力。履带的坦克能脱离公路越野迂回,意味着敌人进攻的方向更多了。 恐怕是不能如之前谋划的那样,顺利的阻挡日军了。 程团长有些不太好的预感。 但现在不管什么情况,他们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注意,日军有大量的坦克,所有的火箭筒都准备起来,优先摧毁坦克目标。” 程团长拿起对讲机,将情况告知了下面的三个营。 同时又指挥炮兵,进行火力准备。 七七二团作为老牌主力,享受的待遇还是非常不错的。 火箭筒配备到了连一级,每个连三具。 拥有一个八十毫米的迫击炮连,九门迫击炮。 为此次作战,还加强了一门六三式火箭炮,配了一百二十发火箭弹。 这等火力跟日军一个甲等的步兵联队相比,丝毫不弱。某种程度上还更强一些。 但战争从来不是武器数量的堆积。 胜负,关键还是要看使用武器的人。 埋伏在公路两侧的八路军战士,手里握着八一式突击步枪,保险已经打开,随时可以给敌人致命一击。 在临时构筑的机枪掩体内,有多种型号的轻重机枪。 八九式重机枪,马克辛重机枪,还有九二式重机枪,三种重机枪差了三个等级。 七七二团比不上独立团是亲娘养的。 他们还没有资格淘汰掉旧款的重武器,换成统一配置。 于是只能合理利用,根据武器的优劣,来决定分配到什么位置上去。 八九式重机枪,十二点七毫米口径的子弹,能把卡车的钢板视为无物,轻轻松松穿个眼儿。 这等机枪,自然是一等一的好位置。 就连副射手,也要比别的重机枪多一名。 在各个机枪阵地附近不远的位置上,是两人一组的火箭筒战斗组。听到上面准备作战的命令,其中的一人已经把装了火箭弹的火箭筒扛在了肩膀上,死死的盯着公路。 身旁的副射手紧张的等待。 全团三十三具火箭筒,为了不出现火力浪费的情况,就得有序开火。 每一个火箭筒,都有一个目标。 副射手的任务是数清楚公路上通过的汽车,为火箭筒射手指明目标。 声音越来越大了。 埋伏在阵地里的八路军战士,已经能看到长长的坦克车队了。 此次配合发起进攻的,是日军战车教导旅团。原本部署在关东地区,防备苏联人的。 自从诺门坎会战,吃尽了苏军装甲部队的苦头,日军就下了大力气来发展装甲部队。 看到德意志的闪电战玩的那么溜,效果又那么的好。 日军羡慕了。 只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