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63章,接受采访 (第1/2页)
,诸天,从亮剑开始的倒爷 川军团全团五千余人,冷冰冰的数字,无法让人有直观的感受。 三个合成营参与的誓师阅兵仪式,六十辆坦克,八十四辆步战车,自行迫击炮,火箭炮发射车,重卡运输车。 总计四百多各式车辆,铺满了整个正面的空旷地带。 一眼望去好似看不到尽头。 陈浩站在观礼台上,向下望去顿时升起了一股豪迈之情,这就是他的团。 属于他的钢铁洪流,让敌人闻之而恐惧的钢铁洪流。 陈浩没有演讲,他站在话筒前用力的振臂一呼:“北伐必胜!” 站在车辆一侧的战士们仿佛演练了无数次,跟着振臂高呼: “北伐必胜,必胜!” 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声音响彻天地,比炮弹的爆炸声还要高。 受到邀请来观礼的社会名流、各国记者,看到此景十分震撼,许多人脸色大变。 胆怯者更是一脸煞白,被川军团战士展现的威势吓到了。 “杀气腾腾,威武之师!” 黎秀石激动的狂按照相机,是要将这一幕拍摄下来,通过报纸的宣传让全国人民看到。 有如此强大的军队,华夏有救了。 这一幕必将一扫颓势,激发民众的信心。 各国的记者在震撼之余,也将这一幕拍了下来,他们脑海中一瞬间想到了许多标题。 《苏醒的东方雄狮——缅甸川军团》 《东方的拿破仑与他的钢铁洪流》 《日本东亚最强大的对手——陈团长》 军队的士气在其一,作为首领陈浩的影响力,也在所有人面前展现的淋漓尽致。 他毫无疑问是这支武装的唯一领导者。 “出发!” 伴随着陈浩的一声令下,车辆的发动机再次启动。 一辆又一辆的战车有序的驶出,沿滇缅公路向北而行。 许久后,当最后一辆卡车开走,这场没有任何讲话,看样子像是炫耀武力的“誓师北伐”结束了。 见到那位陈团长在人群的簇拥下乘车离开,马丹娜有点傻眼,这就完了? 她还没有说上话呢! 当然不会至此结束,马上便有人请他们去参加宴会,并告知在那里可以采访到陈团长。 宽敞的宴会厅刚刚建立好不久,并不华丽,但显得十分庄重威严。 作为主人的陈浩露面与众人讲了几句。 以他此时的地位,想做什么自然是随心所欲,其他人只有迁就的份儿。 邀请所谓的社会名流,只是想借机震慑一下他们,别搞阴奉阳违、私通日军,老老实实地当顺民。 倒是记者采访陈浩十分重视,他搞那么大的场面,要是没有那么多记者发出去,对外界的影响力可就锐减了九成。 所以经过安排,他亲自出面回答记者的提问。 “请问陈团长,北面的日军第五十五师团,总人数有两万五千余人,您派出的军队不足三千人,有信心击败日军吗?” 一名英国记者得到提问的机会,便直接问出了最尖锐的问题。 仅从人数上来说,双方相差近十倍。 听说过军事强大进攻军事弱小的,还没听说过军事弱小主动进攻军事强大的。 而且还大张旗鼓向世人宣告,生怕敌人不知道。 违反了常理,显得川军团的行为很奇怪。 陈浩澹澹地回答他:“你应该问,我们派出了三个营的作战部队,日军得到消息会不会逃跑?!” 能把敌人吓得逃跑,显然是信心十足的体现。 记者们回想到刚才看到的上百辆坦克和大炮,不得不承认这为陈团长是自信而不是狂妄。 虽然人数上要少得多,但是要论火力密度,日军把两个师团绑在一块都无法媲美。 现代战争早就不是比人数的时候了。 作为华夏记者的黎秀石对此感受最深,日军开战之初为何一个大队的兵力能追着中央军一个师打? 因为那一个师所拥有的轻重机枪和迫击炮,数量真不及日军一个大队多,火力上完全被压制,连防守都十分困难。 淞沪会战时的德械调整师、整装师,表现出来的情况就好得多。 那些德械师只是在师、团一级的火力上与日军有差距,步兵班排连营的轻重机枪迫击炮火力,跟日军差距不大。 以黎秀石的眼光来看,川军团刚刚三个营所展现出来的坦克数量,火力密度, 已经比中央军的王牌装甲师——第二百师要强的多。 评判川军团的战斗力,不能看人数。 这是一只超乎常规的军队。 “这位大公报的记者,你要问什么?”陈浩上次还接受过他采访,直指黎秀石。 黎秀石站起身来,手持笔记摆出专业的姿态问道: “日军第五十五师团与国内的军队隔着怒江对峙,您的此举是为了消灭他们,帮国内的军队解除威胁吗?” 这个提问是个送分题啊! 陈浩一瞬间想到了很多,说内心的实话,他北伐还真不是为了这一目的。 解除了怒江对峙,使得几万兵力不会被牵制在此。 对于国内的战局有什么用? 以陈浩的了解用处不大,因为自打美国人参战以来,运输大队长对于抗战就没那么积极了。 总是琢磨借抗日这盘棋,把那些不听话他的异己山头顶到前线送死。 最后等日本人失败了,他就可以实现真正的统一了。 所以那几万精锐的中央军,被盘活后也不会被派到前线正面战场,用来反攻日军。 虽然原来不是那么想的,但是并不妨碍陈浩为自己披上高尚的名义——北伐是为了从侧面为国内的抗战做一份贡献。 如此宣传能为他博得更多好感。 黎秀石在本子上立刻记了下来:“深明大义的陈团长,虽然身在国外但内心时刻惦记祖国。 想到在日军铁蹄下沦陷的祖国人民,他夜不能寐。 川军团有了实力后,立即发动北伐主动攻击人数是他们失败的日军强敌,只为祖国的抗日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为一群男记者中少见的亮色,马丹娜很快也得到了提问的机会。 金发碧眼的白人美女,用婉转动听的嗓音,问出了一个技术性的问题: “您认为川军团装载步兵的步战车,与我们美国生产的m3半履带装甲车孰优孰劣?” 陈浩愣神了一下,他琢磨着美国白妞长得漂亮,身材曲线不错,就是脑子不太灵光,看来上帝不是太偏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