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20章 危难之时显身手 (第1/3页)
谷广泰心里不由得一惊,赶紧过去问怎么了? 这位客户一脸无奈的说,“昨晚泊车时四周车太多都打着灯,当时一片光亮,自己没注意就忘了关前大灯,结果就这样点了一宿,现在蓄电池没电了,车也打不着火了,这都试了半天了!” 谷广泰赶紧联系车行的维修技师过来看看,朱经理也过来了;可这技师看了半天,摇头说他也没办法! 朱经理也懂维修,知道这情况只要把另一台车开到眼前,用一条搭线连着蓄电池就能帮忙打火的,问,“咱们没带打火的搭线吗?” 技师支支吾吾的说忘了带。泥玛!早就开会告诉了要带齐修车工具,这傻逼干活是一点儿都不用心那!谷广泰恨不得一脚踹过去! 谷广泰脑子转的飞快,马上问酒店的保安,“附近最近的修车店在哪儿?”问清后,马上让赵相进开车带着技师去借搭线; 谷广泰一看也别耽误时间了,就让陆续下楼的客人们在门口这儿集合,先跟各位组长强调了登山的纪律;然后把各位领队编进各组:谷广泰进入一组,丹丹第二组,申庆第三组,丛琳第四组; 车行的人也是每组安排进一人,登山过程中以各组为单位集体活动,各组长用对讲跟总领队随时保持联系,所有人注意安全,不得做任何危险行为,不得脱离小组单独行动! 谷广泰也抓紧检查自己的装备:25升的小鹰登山包,圆顶遮阳帽,30米救援绳,医疗急救包,野外应急工具(钳子、螺丝刀、链锯、工兵铲、求生刀),对讲机; 又等了一会儿赵相进终于回来了,还好借到了搭线;赶紧把车停在客户车的跟前,打开前盖,把两车的蓄电池用搭线一连,一打火,欧了! 车子能发动起来就可以了;一会儿蓄电池就可以自己工作了,随后人员到齐,车队出发。 二十分钟后到达天凤山景区,不亏是北方名山,高达30多米、三重挑檐的山门大气磅礴;今天赶上有个户外登山节,才八点半就已经人山人海了; 停车场那儿乱哄哄的,昨晚的提前安排马上就看出好处来了;车队一到门岗,和保安一打招呼,马上就直奔早就留出的专区,二十辆豪车成片停好,异常的顺利。 各组马上整队,一个车店的员工打着林垦车友会的大旗;朱经理拿到门票后,全体出发,从山门到半山腰的景区入口步行的话要半个小时,为节省时间和体力全体坐电瓶车上山; 半山腰是正式的入口,要检票进入。门口大横幅写着:热烈祝贺第十一届天凤山户外登山节隆重开幕! 跟随着大群的游客一起进入景区;通道是一条幽深的大峡谷,里面群山环抱,树木葱翠,浓荫蔽日,炎热的感觉马上变清凉了;无数的游客往景区涌入,熙熙嚷嚷; 人群中几个明显是网络主播的年轻人自顾着对着手机在不停的叨叨,表情夸张;很多的户外组织排着队列打着五颜六色的大旗行进,热闹非凡。 人潮人海中,有一个三人的电视台拍摄组在到处的拍着视频;中间的这位年轻靓丽的女记者一身白色的休闲运动装运动鞋,一头短发焗的红棕色,瓜子脸大眼睛,浑身洋溢着青春的活力;拿着麦克对着镜头不时的侃侃而谈,非常惹人注目; 这三人是北宁卫视体育频道的摄制组,女孩是实习记者林娜,加一位摄像师,以及一位音响师兼助理;这三人组成的采访摄制组,专门来报道这一届户外登山节的实况。 林娜刚給两个营口抚顺的户外团队做完采访,一扭头看到那巨大醒目的林垦车友会的大旗,后面跟着的长长的队伍也很是整齐,便特意靠近拍了几个画面。 谷广泰带着队伍,沿着景区的大路走了又好半个小时,终于到了登山口;这天凤山果然险峻,真的是拔地而起! 首先要攀登的就是几乎直上直下的点将台,有的地方就是在悬崖上打的铁环,抓住直接往上爬。 谷广泰用对讲提醒各位组长,一定照顾好所有组员,务必注意安全!各组缓慢但很顺利的都爬上点将台汇合,稍微休息后继续前进;又上了烽火台,这就算是上了山脊了,后面的路就相对好走些了; 登高望远,远处是一望无尽的平原丘陵,山区里到处是险峰深涧,满眼的翠绿,果然是心旷神怡; 天凤山的险峻真的是名不虚传,山脊上很多地方仅容一两个人通过,而且整个山脊就这一条路,起伏的山峰一个接一个; 遥望巍峨的主峰天凤岭还在远处,大家慢慢适应后,也开始享受这登山的乐趣,领队们各负其责,在险处就来回的接应着; 谭学礼也够厉害,这么险的路还是到处的抓拍,在一处山峰上还让大家集中挥手,他放出了小飞机航拍,围绕着山峰顶端来个环绕大刷锅!看那手机里的画面,真是天地辽阔! 谷广泰在队伍里前后的照看着,不时的提醒大家要注意安全,还不时喊两句加油鼓励着有几个显得走累了的队员; 谷广泰回头看见丹丹也是在尽心的照顾着她们组的队员,一脸的汗水,但是明显的情绪高涨、心情愉快;山野间那清脆的声音和靓丽的身影让谷广泰也是倍感舒畅! 一直离车友会队伍不太远的电视台的摄制组也是不容易啊,摄像师得扛着挺沉的摄像机也是一路的翻山越岭,美女记者林娜一路还不时的采访几位游客,请他们谈谈对本次登山节和对FC市的印象。 山脊上的游客越来越多,烈日当头,山顶上也没个挡头,一个个汗流浃背的。好容易过了主峰天凤岭,到了铁牛背后,队伍几乎停滞不动了; 原本只能容纳两三人的狭窄山路都挤着五六个人了,两侧都是悬崖峭壁,要是互相一挤掉下去那可就麻烦了; 整个山路的中段有下山缆车,走一半不愿再走的游客可以坐缆车下山;原本那儿也有下山的楼梯台阶,可能是景区为了安全考虑或者因为其它经济效益考虑吧,用钢丝围栏和铁门把楼梯口都封死了; 游客只能坐缆车下山,要么就再往前走一个多小时,一直到杜鹃岭那儿才有楼梯口下山;看着越来越多滞留的游客,谷广泰心生警觉,凭经验感觉前面应该是有什么状况了,得去看一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