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九五、海派文化 (第1/2页)
说到撒钱,穆林是熟悉林叶套路的,只不过这次要怎么撒,撒多少? “鼓励不回乡,今年过年不回乡的,每人奖励888跨岁补贴奖金。”林叶解说道:“春节年年都能过,补贴奖金可不是年年都能有的。出来打拼的人,都是为了啥?不就是为了赚钱吗?谁会和银子过不去?” “也是,本来就犹豫要不要回乡的,估计这是一针强心剂,帮助他们下决定了。” “海城这边估计问题不大,其他地方可能达不到百分百,还是要提前做好应急安排。” “节后顶班多给加班费成吗?” “可行!” “唉!要是全国各地都像我们海城那么容易就好了!” “让全国各地都一起让人嫌弃?” “我就搞不懂了,为啥我们海城人那么遭人嫌弃,却还有那么多人要来?” “那还不是归功于海派文化?这是历史啊!你自己祖籍都不是海城的呢!” “这有祖籍啥事儿?” “你这海飘第三代,管自己叫海城人吧?” “那当然!” “穆叔这海飘第二代,管自己叫海城人吧?” “还能有假?” “穆爷爷这海飘第一代,在澳洲管自己叫哪里人?” “海城人啊!” “明明不是出生在海城,为什么说自己是海城人?” “因为他四五岁就到了海城,从小就是在海城长大的,算是海城人了吧?” “那他现在国籍都加在澳洲了,应该算是澳洲人了,为什么还说自己是海城人呢?双标?” “这……好吧!你难到我了!” “因为海城是染缸啊!” “越说越糊涂了!” “这染缸并非指染上坏习惯,而是说,凡是在海城生活过的人,血液里都会被染上海城的色彩,一辈子都难以洗掉。基本上,做过几年海城人,这辈子就会带着海城气!” “是嘛?那是好事儿还是坏事儿?” “那要看这人还在不在海城了,出了海城,差不多就得遭嫌弃了!” “怪不得海城出生率那么低,人口增长却那么快,敢情是来的人都不敢离开了啊!” “强盗逻辑了哦!” “照你这么说法,逻辑能成立!哈哈哈哈!对了,我觉得你说的这些挺有意思的,听谁说的?” “上次包饺子,跟谈斯文聊天儿,他吐槽的一些海派文化的有苦难言。” “来来来,分享分享!” “说到海派文化啊,还是要追溯到海城人文的形成……”他们又开始了海阔天空的交流。 海城在600多年前就是个小渔村,后来周边的繁荣城市开始了在海城经营,出海,慢慢地,城市形成。 这个城市里大多都是语言不通的江浙话,慢慢地,为了交流方便,再加上沪语,形成了现在的海城话。所以,海城话没有书面形式,完全就是为了交流形成的语言体系。 之后这些用着这些话语的人,就自称海城人,揭开了海城风格的开端。海城自古都是移民城市,本地居民能够达到20%就算多了。 来海城扎根的人,则大多都是打拼淘金。打拼的人最怕啥?无非就是赚不到钱,或者赚到了又破产,亦或是有钱了没命花,全都捐给药厂。 所以海城人在别人的眼里就是,怕死,怕生病,抠门!海城人认为其实这也没啥错啊!赚钱不容易,能在打折时候花50块钱买一条裙子,为啥要花100?当冤大头呢?那叫不会过日子! 再说一个最受鄙视的一点,叫排外。说实话,这海城就没几个海城人,排外个啥?还不是自己排自己的老乡? 比如说吧,一个第一代海飘,到了海城,吃饭时候不洗筷子,不擦手。这海城同事就说了,怎么这么不讲卫生?好了!这人排外了! 然后他会时常听到大家说这个不能多吃,会胆固醇高,那个不能多吃,骨质酥松,那个不能多喝,肝硬化……听一次两次可以当耳边风,你听个一年两年,估计就潜移默化了! 然后喝酒只敢喝到微醺,而且只要喝过一口,就坚决不开车,不是找代驾就是叫出租。为啥呢?怕酒驾出事儿呗!扣分吊销执照不算,还要赔钱,花医药费,万一缺胳膊断腿的,请病假还要扣钱! 而且出门被人嘲笑好久这人酒驾!名声都会臭好久!怎么算怎么不划算啊! 接着这人听惯了随地吐痰会传播病菌的话,在步行街上就阻止人家吐痰了,还带人认识垃圾箱旁边的痰盂,烟灰缸。好了,完了!这海飘第一代也被挂上排外的名声了!你说他冤不冤? 两年前他是被排外的角色,两年后就成了排外的主角了!所以说,其实你不用成为海城人,只要你沾染了海城人文一段时间,你就变成了海派文化的一员,入了骨血了! 人创造环境,然后环境再改变人。那么多代的移民塑造了海城文化,海城经济,怎么是一句排外能够概括的?应该是说,海城生活的人,有一种把所有来到海城的人,都染成海城血统的魔力! 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