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赦_第539章 富贵人家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539章 富贵人家 (第1/3页)

    这一次南下返乡,之所以绕了远路,也是迫不得已。

    云温裳的近况如何,云泽并不了解,唯一知道的就是年关那会儿,秦九州又一次帮忙跑腿儿,去了趟东海岸边,然后带回话来,说云温裳不仅无恙,并且还是明知事情真相,却偏偏揣着明白装糊涂,与木灵儿装模作样,配合演戏。

    这个消息,确实是让云泽松了口气,可即便如此,也仍是一日弄不清云温裳的状况究竟如何,云泽的心,就一日放不下来。

    也正是因为忧心云温裳的身体状况,此番南下,云泽才要绕行太一道。

    采自那株老桂树的桂花酿造而成的桂花酒,可以使人心神空明,尽管具体效用比不上某些有益于此的灵株宝药,却也是极为罕见的宝物,至少是在太一道之外,云泽从未听说哪种药酒可以使人心神空明,以窥大道。

    距离北上之日,还有月许。

    来得及。

    身处虚无,不知人间日月变,只在云泽暗自掐算的两日之后,乌瑶夫人方才大袖一挥,以圣人修为的蛮力,强行撞破人间与虚无之间的壁垒,重见天日。

    恰是凌晨时分,万籁俱寂。

    乌瑶夫人不曾来过太一道,现身之处,便距离太一道所在的山头,还有一段不算太远的距离。凌空蹈虚,居高则望远,依稀可见山野之间有着一点灯火如豆,但那并非太一道道观的所在之处,而是位于半山腰处的一座小观,为太一道所有,同时也是城中百姓治病求医的去处,并无关门打烊之时,每日都会有着至少一位太一道道长坐镇其中,通宵达旦。

    太一道传承有《太一三元法箓》,可以祈禳呵禁,治病驱邪,前者对于寻常百姓而言,是那山上神仙法,当然所知不多,只知每隔十年,太一道总会大张旗鼓地举行一次斋醮科仪,在凡夫俗子看来,就只是一场山上神仙的盛会罢了,远观之时可以凑个热闹,但具体如何,却往往不明就里,更不知太一道十年一次的斋醮科仪,便是这方圆百里之内能够太平长安的关键所在。

    后者手段,同样让人难以理解,看似一张鬼画符罢了,可一旦烧制成灰,混水吞服,就无论大病小病,往往符到病消,简直匪夷所思。可即便如此,也并不妨碍城中百姓对于太一道的诸位道长推崇备至,尤其身为一观方丈的玉虚真人,虽然很少坐诊治病,可一旦遇到其他道长无计可施的难题,玉虚真人总会放下手中之事,前往小观亲自出手,治病救人,正可谓是妙手回春,且不说旁人如何,单只玉虚真人手里挽回的人命,就已经是数百上千,也正因此,建于山腰之处的那座小观,一旦步入其中,就往往能够见到许多锦旗匾额,这边一个“死骨更rou”,那边一个“救死扶伤”,简直琳琅满目,数不胜数。

    其中最显眼的位置上,则是悬挂一只巨大匾额,一丈宽,四尺高,乃是城中一位富庶人家所赠,烫金字体笔走龙蛇写有“仁心仁术”四个大字,皆因太一道有言,但凡家境贫寒之人来此求医,无论病况如何,用药还是用符,必然分文不取,一文不受。

    一如楹联所书:但求世间无疾病,宁可架上药生尘。

    也正因此,哪怕太一道如今已经沦为二流门派中的垫底存在,也依然香火旺盛,从未衰败。

    上次途经太一道的时候,云泽只远远看过那座小观,却并未具体参观,所以很多事情,就只是听人说起,却并未眼见为实。

    云泽与乌瑶夫人一同赶往太一道,途中笑道:

    “太一道的日子其实过得不算好,道观的来钱渠道,一半是靠城中百姓的香火,一半是在那座小观,偏偏药材价格又比市价更低一些,按照当年玉虚真人的说法,就是差不多低了两成左右,如果遇见需要书写符箓才能救治的疾病,便只收些符纸朱砂的成本,所以赚头不多,还得加上城中百姓主动奉上的一些香火钱,才勉强可以维持道观开销。”

    乌瑶夫人点头道:

    “我虽不曾来过太一道,却也有所听闻,毕竟这是正统传承的符箓派之一,哪怕已经没落至此,但正统二字却不是可以随便说说笑笑的东西。”

    说到这里,乌瑶夫人大袖一晃,便带着云泽落在那座小观门前,抬头望去,恰好能够通过小观大门,瞧见那只“仁心仁术”的巨大匾额。

    乌瑶夫人眉眼间的杀气戾气,难得收敛了一些。

    “包括符箓派在内的道家传承,尤其正统,讲究其实挺多的,像是清静无为、道法自然、无所不容,都在此类门派的传承当中。更早的时候,太一道还未衰败之前,曾有一言,谓之‘天行大道,日月为眸’,以契‘为善善至,为恶恶来,如影随形,毫分无缪’的说法,用以警醒门派中人。只是后来出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太一道便就此没落下来,也不知那‘天行大道,日月为眸’的祖训,如今是否还在。”

    云泽双手揣袖,望着那只巨大匾额,轻声说道: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乌瑶夫人笑了笑。

    “那是儒家的说法。”

    云泽不置可否。

    两人联袂而入。

    进门之后,左手边的柜台后面,立刻抬起一张年迈沧桑的脸来,正是当初云泽途经附近之时,在对面山头那座寒隐寺中,曾与穆红妆大打出手的年迈道人。瞧见云泽之后,年迈道人轻咦一声,面露意外之色,连忙起身,拱手相迎。

    “不知小友到访,未曾远迎,还望恕罪。”

    年迈道人笑呵呵地拱一拱手,目光随后看向乌瑶夫人,神情一僵,又很快恢复过来,小心问道:

    “这位是...”

    云泽道:

    “这是我二娘,前辈叫她乌瑶夫人即可。”

    年迈道人嘴角一抽,眼角一跳,连忙一揖到底,显然是早就已经有所听闻,便毕恭毕敬。

    云泽微微摇头,四下打量这座小观里的整体布局。值得一提的地方不是很多,唯有柜台后方,几乎排满了一整面墙壁的药柜,种类实在繁多,常见亦或不常见,应有尽有,也不知是下了多少功夫,才能攒下这些药材。

    乌瑶夫人同样在看那排药柜。

    云泽收回目光,伸手将年迈道人搀扶起来,说了一些面子功夫上的客套话。闲聊之间,三人便已在旁落座,年迈道人叫了今晚负责守夜的小观伙计,沏了一壶茶水过来,又拿了瓜子花生。

    今夜倒是十分太平。

    只是按照年迈道人所言,往常时候,哪怕时至深夜,用以充当药铺的小观当中,也不会如此安静,时常会有城中百姓跑来求医。一方面是此间小观所在,距离西边那座城池并非很远,尤其道路平整,虽然山路不容马车同行,但小观所在之处毕竟不高,哪怕腿脚不太利索的年迈老人,由山脚步行至此,也往往只需一盏茶时间,更不要还有说年轻人相伴。另一方面,则是太一道传承《太一三元法箓》,远近闻名,就难免会有一些远道而来的求医之人,哪怕路上紧赶慢赶,也是深夜才到,再加上城中百姓数量极多,今儿个这人上吐下泻,明儿个那人伤风感冒,这玩意儿可不会挑选时间,更不会提前打招呼,就让这座小观,几乎没有空闲的时候。

    年迈道人无奈叹道:

    “病来如山倒,去病如抽丝。万一再有急症难症,就更是万万耽搁不得。若非如此,我等又是何苦通宵达旦?”

    云泽喝了口茶水,微微点头。

    随后目光看向乌瑶夫人。

    后者目光看向小观门外,眉眼之间早已内敛的杀机,如今却又悄然浮现,以至于桌上灯火都在无风摇曳,昏暗烛光之下,年迈道人腰背佝偻,几乎蜷成一团,感受到无形杀机充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