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章 最好的距离 (第2/2页)
老妈先是高兴,后来才反应了过来:“你个臭妮子,你是想让我把后三天的早饭都做出来吧?” 挺奇怪的现象,住在了平房小院里,好像人和人的关系都会有点变化,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相互之间就会话多,就会觉得更亲近一点。 而住在楼房里则完全没这个感觉,如果是住在一套房子里,就会觉得相互间的空间被压缩,就有本能的抗拒感,离得近了反而会觉得不亲近。 如果不住在一套房子里,好吧,那就根本见不到面,更提不到亲近感了,就算是住隔壁也很难。 有人说亲人之间,如果在城市里住着,相互之间最好的距离就是一碗热汤的距离,端着一碗汤去串门,人走到了,汤不能凉,这就是最好的距离,有空间感,还能不因为距离远而疏离。 说这个话的人一定是没有住过院子,能有相邻的两个小院,就解决以上所有问题。 ...... 吃过早饭,姚远从顾冬雨手里接过了一袋奶粉,还有几瓶秋梨膏,就出了门。 小红英的奶奶病了,天气转换的时候,尤其是从秋天过渡到冬天的这个时候,对老年人有些不友好。 这个季节,老人的心血管类的毛病,还有从肺部到咽喉的呼吸系统的毛病都是高发期,而小红英的奶奶就是哮喘,喘的喘不上起来,于是小红英这些天都不再往厨房跑,而是专心在家照顾奶奶了。 作为小红英的便宜师傅,老人病了不能 不去探望一下,貌似越是乡下,就越讲究这些礼节。 老太太头发斑白,平常还算硬朗的身体已经有些佝偻,胸部喘的像是拉风箱,看见姚远进门,便挣扎着坐了起来,脸上还带着苦笑:“姚师傅来了?快请坐。” 小红英正准备出门上学,看见师傅来了,忙把书包放在一边,就准备烧开水沏茶。 姚远冲着老太太问声好,转头便又冲着小红英凶:“怎么回事?这么晚了还不去上学?不怕迟到啊?” 小红英把烧水的壶往插座上插好,再把茶叶罐子往桌上一墩:“得,茶叶在这,等水开了你自己沏吧,本小姐还不伺候了,我上学去啦!” 说罢把小书包往后背一甩,噔噔噔的便出了门。 老太太准备说话,姚远连忙制止:“大妈哎,您这个毛病就怕着急,也怕说话,您还是歇歇吧,我自己照顾自己。” 老奶奶叹口气:“老...毛病啦,真烦人啊,咳咳咳......” 水开了,姚远先找杯子,把秋梨膏给到了半杯进去,用热水化开,给老太太放在床头:“您这个毛病,喝点这个可能能管点用,那边还给你带了点奶粉,回头让红英给你沏着喝,加强点营养,增加抵抗力。” 姚远知道,这位老太太的毛病跟早年下井挖煤可能有点关系,村里的老人或多或少都有类似的毛病,可能整个清水镇的人,有这个呼吸系统毛病的老人都不在少数。 当年这附近的人想挣口饭吃,就离不开煤和石灰两个东西,当时又根本没有劳动保护这个概念,只有有活干才能吃上口饱饭,可是粉尘、煤灰也把身体给损害了。 或许当时还不会有什么感觉,但是日积月累,各种症状就出来了,而且这种伤害还是不可逆的。 矽肺病!如今只要能拿到医院的诊断书,就能申请工伤补助,甚至是申请赔偿,但是像老人他们这一代,当时根本就没有这么完善的法律制度,如今也不可能得到任何赔偿。 年轻时还可能不觉得什么,但是人到老年,生活质量便下降了很多。 老人咳得厉害,根本就不可能聊什么天,姚远把沏好的秋梨膏伺候老人喝下去,又问了问医生的诊断,然后跟老人说,自己已经找人弄了点川贝、琵琶之类的润肺的中药,正在路上,回头到了给送过来,让老人安心养病。 在老人的咳嗽中,姚远告别出了院门,心里感觉有点不舒服。 小红英要去上学,然后老太太要自己在家整整一天,午饭估计都没有着落。想到这里,转身就去找张村长,想问问他能不能给做个安排。 ...... 早上的红旗村显得更好看一些,朝阳洒在树上、撒在屋顶上、洒在石板路上。 没有风,早上的阳光的色温很高,虽然已经是深秋,但阳光下的一切都显得是温暖的样子,把石板路上的身影,也拉的老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