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414、演说神道,革本清源 (第2/2页)
会算的,也没有那份理政的才能,更何况是济世之才。 张执象不同。 他不仅仅是个道士,他还师从王阳明、姚广孝。 文明之说,振聋发聩。 可以说是真正做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便是儒家的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也几乎完成。 依照张执象的成就,按旧时的标准,已经可以称圣了。 三丰祖师并不担忧张执象能否主持好这场长生革命,但昨夜张执象阳神出窍,天竺那边又亮起一道神光,这让三丰祖师挺在意的。 “许海的变化,似乎有些不同寻常?” “祖师看出来了?事情是这样的……” 张执象没有什么好隐瞒的,将跟许海的赌局说出,三丰祖师听罢神情有些复杂,说道:“真让他成了气候,即便是华夏,难保不会有人信他。” 张执象道:“总不会有人真把他当上帝,信他无非是想要他办事而已。” 华夏人信神,基本上是有求于神。 与其说信,不如说是交易。 三丰祖师自然知道华夏人的信仰特性,他关心的神道的改变:“圣人以神道设教,在张天师创立道教以前,因为华夏文明的融合问题,各部族的神话杂糅,祭祀不等。” “即便有教以来,神话体系依旧混淆不堪。” “佛道两边,又各自一套说法。” “在许海成势以前,你不如先将神道整理一翻?” 在夷州听张执象论述过神道,三丰祖师知道张执象是能够解释神道演变的,但这需要一个完整系统的说法,从而辩证真假,不让许海成气候以后,用那种野蛮的教派来卷席真正的教派。 圣人以神道设教,无论是儒释道任何一家,都是对道有完整的叙述的。 从学问到修行到与尘世的关系,都有一套自恰的理论体系。 而神教没有。 无论是耶教还是拜上帝教,他们的核心就只有一个“因信称义”,也不对,耶教的天主教、东正教除了信仰外,还要强调善行功德。 耶教的东西分裂发生在11世纪,没有理念上的区别,只有地理区别。 而新教不同。 马丁路德创立的新教,其理念是完全不需要善行功德,任何人,只要信奉主才能获得救赎,不信就不会被救赎,再给人钉上一个“生来就有原罪”。 反正就是顺我者生,逆我者死。 完全没有思想上的道,更遑论用以教化人心,推动文明发展了。 张执象明白三丰祖师的意思,他略微思考一下,便说道:“这个简单,神话是历史记录的夸张手法,神道是人道的伟力。” “故而,神话需以历史为基准,历史优先于神话,便能够将神话体系整理清楚了。” “这一点其他国家做不到,我们还是可以做到的。” 相比于其他文明只有神话传说,而无相关历史记录的情况,华夏这边哪怕是上古史,也是有迹可循的。 如《汤问》当中的愚公移山。 愚公者,大禹也。 汤问记载的是商汤和夏革的问答,商汤推翻夏朝以后,夏人便分作了三支,一支随着夏桀迁徙到南巢这个流放的地方,一支留在中原,一支北迁成为了匈奴王族。 正因为匈奴和夏的渊源,才会导致后面诗经中记载“猃狁之故”。 猃狁也就是匈奴。 到汉朝时期,匈奴与汉的战争,是两个文明的战争,匈奴跟后面的草原民族是不同的,它有自己的政治、文化、制度。 而汉朝如此强大的王朝,跟匈奴依旧打了两百年,才消灭匈奴。 而霍去病最大的功绩不是封狼居胥,而是缴获了匈奴的祭天金人,我们传统观念上,可能以为那真的是个黄金的人偶,实际上……那是铜器。 青铜器。 与三星堆的大立人相同的神器,是属于夏社的祭祀神器。 失去了祭天金人,失去了礼器,才是匈奴文明消亡的根本…… 故而。 匈奴有得到夏的传承,商也得到了留在中原那支夏人传承的夏朝文明,因而有了《汤问》一书,等到周灭商的时候,周公也从商高那里等到了《周髀算经》。 夏革、商高,都是以前朝为姓氏。 在他们传授知识的同时,那些故事里也是暗藏玄机的。 商汤问了夏革很多问题,夏革的回答都是不知道,但商汤命令夏革必须回答,夏革便在回答中被触动了神经,开始了讽刺。 商汤问上古之时,海外还有大洲吗? 夏革的回答是“齐洲”。 这显然不对,山东半岛怎么是海外呢?但,如果时间移到大洪水时期,就能说得通了,在大洪水泛滥之下,黄河下游,只有山东半岛能够居住生活,其余都泡在了洪水当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