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8章换装 (第2/2页)
军阵中穿行,让他们仔细的看标靶上的弹孔和上面镶嵌的弹丸。 很多人看到之后,心中凛然,敬畏之心油然而生。 这就是德王的掌中雷啊! 等到都看了一圈之后,李裕才继续自己的讲话。 “大家都看到了咱们新武器的威力,有了这样的武器,我们就是天下战无不胜的军队,保家卫国,打击叛乱。” “你们想不想要这样的武器?!” “想!” “到底想不想?” “想!” “大点声,我听不见!” “想!” “好,只要你们想要这样的武器,我就给你们这样的武器,但是你们要严格训练,让好武器发挥最好的效果!” 手枪的生产进度正在加快。 周宽又为高匠头找来了上百匠人,很快就融入到了生产当中。 高匠头也想到了一个主意。 每个匠人只负责一个零件的生产加工,这样更能提升生产效率。 从原来的每天生产两支手枪,到现在增加了十倍。 到了八月初,库房里的手枪库存就高达六百支了。 一千牙军分成了两个营。 李熊、方兴各带一营。 这六百支手枪每营三百支,先训练起来。 没枪的士兵先训练运输物资。 每个士兵背着两箱子弹药,围着南阳城跑,作为体能训练的一部分。 三天之后,这些人去实弹训练,其他人再来背弹药箱。 这些新军已经不再装备什么甲胄了,和李裕的侍卫队一样,麻布缺胯袍,牛皮大带,定装药盒、子弹盒,手枪套。 猛然一看,军容肃整,整齐划一。 之所以不再装备甲胄,是为了减轻负重,增加士兵的灵活性和机动性。 根据现在手枪的射击距离,基本可以拒敌在百米左右,进入七八十米就是有效杀伤范围。 一般的弓箭想要对他们形成杀伤还真不容易,除非是一石以上硬弓,这样的高手还是不多的。 李裕的手枪队成了教练。 当初手枪队训练的时候,浪费的弹药量还不大,可这六百支手枪一训练起来就不一样了,眼见着库房里的弹药一天天减少,把周宽李怀仙急的嘴上起泡了。 不仅药坊日夜生产,就连神机坊也忙着修枪了。 虽说墨球铁可以以铁代钢,可它毕竟不是钢,枪管在射击三百枪之后,就变形了,无法使用。 只得重新更换枪管。 神机坊不得不专门安排匠人多生产枪管,给这些到了寿命的手枪更换,不然就有炸膛的危险。 有十几个人在训练时发生了炸膛,把眼睛炸瞎了。 李裕为了安全起见,规定手枪在二百五十枪后,要及时更换枪管。 虽然有这个规定,也只有极个别的枪支才需要更换,正常的训练很难射击到二百多轮。 李裕已经放开了训练,两个营没日没夜的拉练,也就发射了八十多轮。 他们已经成为了老手,可以一边观察目标一边填装弹药,基本可以做到了盲填。 至于射击精度,已经可以做到在五十米内,十发八中! 一进入八月,天气更加的炎热。 如今的训练早已经脱离了训练场,这两个营开始了野外拉练。 训练用的弹药和粮草都由民壮的马车拉着跟随。 到了训练的野外区域,所有士兵都背上一箱弹药,进入到荒野里训练,进攻山坡,防守高地,虽然只有手枪,可是依然挡不住他们训练的热情。 他们倒是撒欢了,李裕却发愁得很。 不是钱粮的问题,是生产的问题。 这可不是以前了,只生产散药就行。如今不但要生产出散药,还要生产油纸筒,还要定装装箱,这就需要时间。 李裕和火器曹的张仪商量了一下,把闲置在家的家庭妇女们都发动起来,让她们在家里生产制作油纸筒,这样一来,生产效率一下子就提高了很多。 还招募了一大批年轻的妇女,来药坊里分装火药,这些工作她们女人来做反而更加细心。 每天还有几文钱的工钱,双赢的事。 生产效率是解决了,可是原料问题还是很头疼。 一个是原料涨价了。 这几个月,南阳大量收购硫磺和硝石,致使东川和陇右的货源一度紧俏,价格也涨了不少。 还有就是一路上各镇的关卡收取的各种杂费也在增多,致使到南阳的价格比平时高了五成以上,李裕也暗叫吃不消。 再一个就是匪盗横行。 一路上不仅卡脖子的人多,还有生命危险,贩运原料的商队也就逐渐的减少了,价格上涨也在情理之中。 就连邓州的木炭价格也涨了不少。 李裕一直很焦急,时间马上就要九月了,现在不仅要生产手枪了,手榴弹也要开始考虑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