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804 算账兵力远不止十万 (第2/2页)
以前的手下和耳目之后,就成了个睁眼瞎,现在总算回到老家,顿时耳目清亮,多少恢复了一些往日的能力,各类军情情报便源源不断地汇聚到皇帝的耳中。 这些情报,让皇帝越来越感到惶恐,赶紧找来萧文明:“爱卿,康逆赵希的兵力越来越多,好像都比我们多了……不知爱卿有何破敌的良策?” “哦?是吗?不知道康逆现在集结了多少兵马?还请皇上示下。” 这就是在明知故问了。 萧文明才是掌兵的统帅,皇帝都知道的事情,他能不知道? 但是皇帝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十分老实地回答:“冯海峰说了,已经有六万多人了。各地的人马还在集结,人数一日多过一日,这可如何是好?” “皇上啊,看样子冯海峰这人办事不牢,你要责罚他。这家伙分明是在给皇上传假情报嘛!” 如果冯海峰这时在皇帝的行辕之中听到萧文明这话,非得要鸣冤叫屈不可——康亲王兵马的人数虽然在时时改变,但是六万左右的人数的确是千真万确,是经过他本人亲自审核的,不会有错。 而皇帝听了似乎松了口气:“哦?原来如此!原来是冯海峰,侦查不力,虚报敌军的人数。他这样是动摇军心、危言耸听,朕自然会……” “皇上先听我把话说完吧!冯海峰的确是侦查不力,但没有危言耸听,反而是轻敌了。康逆的兵力可远不止六万人而已啊!” 于是萧文明便给皇帝算起了账。 除了城外集结的六万人之外,康亲王在洛阳城内还有至少四万守军,散落在关中各处的黑旗军,加起来也不会少于两万人。 这些人暂时来看,并没有听从康亲王的指挥,但是到战士焦灼的时候,他们是必然会投入战役的。 另外还有戎羌所部的兵马未曾出现。 戎羌虽然内乱,但是内乱的烈度和进展,中原一概不知道,内乱的两方——无论是达多可汗还是董鸿儒——都很难保证不会在这个时候介入中原的战事。 这样林林总总凑起来,康亲王的兵力,就可能超过十五万人! 一下子就把皇帝的心气吓倒了大半:“没想到赵希兵力居然如此雄厚,不如咱们稍避其锋芒,先返回潼关,再集结重兵不迟……” 所以说一个人啊,一定要亲身体验,才知道事情难办。 皇帝之前,端坐在江南温暖乡里,不知道出兵放马在外打仗是何等的凶险,总是一味地催促萧文明赶紧进攻,最好明天就能收复洛阳,后天就能捉住康亲王他这个弟弟,大后天就能彻底平定叛乱了。 现在他身在前线就连仗还没打呢,就已经知道害怕了,这时候知道稳妥为先了。 可萧文明偏偏就不愿意撤…… “皇上说得轻松,可是江南现在已经没有兵力可供调动了!现在江南各地的屯田兵加起来有个两三万人,驻守各处封闭长江,防止叛军南下。光凭这点兵力已经捉襟见肘了,又如何能够调动到江北呢?” “那么……那么就不能临时招募吗?” “临时招募当然可以,只是皇上为什么不早早地就想到这一出呢?我在江北打仗,皇上这边既不供应粮草,也不训练新军,到现在才知道兵力捉襟见肘?想要从江南调兵了,只是已经晚了,现在临时招募的,也不过是一群平民而已,就连刀都拿不稳,怎么上阵杀敌作战?” 萧文明一下子就把责任推到了皇上这一边。 但实际上皇帝在江南,也就是个招牌而已——江南的军队,他是一个也调动不了,更何况是整编招募新军了? 就是他之前发动北伐所用的兵力,也都是从江北逃过来的中央禁军,只是在那一场北伐当中损失巨大,现在就剩下那么两三万人而已。 皇帝也是无言以对:“那么暂时撤到潼关总是没错,编练新军需要时间,那么就再等等吧。只要能够一举平叛,多等个一年半载的,其实问题也不大……” “那可不行。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皇上御驾亲征,就断然没有半途而废的道理!更不能临阵脱逃。否则士气一衰,就再也鼓动不起来了,还请皇上稍安勿躁,再坚持些许时日,或许战局就能有转机。” 说着,萧文明一扭头就走开了,其实已经是断然拒绝了皇帝的提议。 皇帝虽然命令不了萧文明,但还是可以节制禁军的。 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他将禁军全都召集到自己驻跸的小山丘的旁边,想尽办法都要保证圣驾的安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