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两百九十六章 难题 (第2/3页)
来历,我国民间有两种说法. 一说源于驱邪避灾:相传,很早以前紫微星一日下凡,在路上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尾随在一伙迎亲队伍之后,他看出这是魔鬼在伺机作恶,于是就跟踪到新郎家,只见那女人已先到了,并躲进洞房. 当新郎,新娘拜完天地要进入洞房时.紫微星守着门不让进,说里面藏着魔鬼.众人请他指点除魔办法,他建议道:"魔鬼最怕人多,人多势众.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 于是,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用笑声驱走邪鬼;果然,到了五更时分,魔鬼终于逃走了. 可见,闹洞房一开始即被蒙上了驱邪避灾的色彩. 关于闹洞房来历的另一种观点认为,闹房首先在北方出现,而且开始时主要是新郎,这大概与北方民族的生活习性有关.他们以狩猎和游牧为生活手段,使得男子十分剽悍和勇健.在新婚时忍受棒打可以证明一个男人是合格的大丈夫. 世界上有些落后的民族以自残和被虐来表明男人资格,甚至拿猎取到的人头作为信物求偶,恐怕同出一义.闹洞房在古代保留了这一原始习俗. 闹洞房驱邪的风俗南北各地均有.新人入洞房前,长江中下游地区,新郎前一晚就须睡在洞房.事先请两名女童手执红烛将新房内照一遍; 天津人则请吹打班子在新房内吹打,以求吉利.新人入房后,驱房内邪气依然十分重要. 诸如在东涨,新郎进屋后要象征性地向新房四角各射一箭,或手执单刀朝每个角落虚砍一刀,并歌曰:"一砍妖,二砍怪.三砍魔鬼坏脑袋,四砍丧神快离开,笑看麒麟送子来." 更普遍的习俗是在新房内置长明灯,所谓"洞房花烛夜"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有学者研究说,"听房"习俗,实质上也是防鬼怪进入洞房的一种保护措施. 关于闹洞房和度蜜月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中华民族文明史距今已有五千多年了.人们把结婚仍然称为"入洞房",尽管人类从洞xue式居住过渡到今天的高楼大厦,但入洞房这一名词至今仍未改变.从来没见过谁把"入洞房"改为"入楼房". 传说,这是我们祖先轩辕黄帝规定下来的.黄帝战败蚩尤,平息了战争.建立起部落联盟,制止了群婚,结束了野蛮时代,人类文明时代最初就从此开始了. 过惯群婚的人类时代,一下子要改成一夫一妻制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一件事!这在五千年前,恐怕也是一场伟大的革命.这对刚刚统一了的部落联盟来说,群婚制度存在着极不利于团结的因素,经常发生抢婚事件,不光男抢女,也有女抢男. 新联盟的部落之间,经常为抢婚发生打架斗殴.时间一长,矛盾必然激化,部落之间又有重新分裂的可能.黄帝为这件事经常愁眉不展,他找来身边的大臣常先,大鸿,风后,力牧,仓颉等人,多次商议如何制止群婚,建立一夫一妻制,大家谁都没有想出一个可行的办法. 有一天,黄帝随同一群大巨巡察群民居住的洞xue是否安全,突然发现一家人住着三个洞xue,为了防止野兽侵害,周围用石头垒起高高的围墙,只留下一个人能出进的门口,这臣个发现,立即引起黄帝的兴趣. 当天晚上他就召来身边所有的大臣,黄帝说:"我有个制止群婚的想法,说出来让大家都议论一番,看行不行",众臣都叫黄帝快讲. 黄帝说:"今天咱们看了群民们居住的洞xue,我想,制止群婚的唯一办法,就是今后凡配成一男一女夫妻,结婚时,先聚集部落的群民前来祝贺,幸行仪式,上拜天地,下拜爹娘,夫妻相拜. 然后,吃酒庆贺,载歌载舞,宣告两人已经正式结婚,最后,再将夫妻二人送进事前准备好的洞xue(房)里,周围垒起高墙,出入只留一个门,吃饭喝水由男女双方家里亲人送,长则`三月,短则四十天,让他们在洞里建立夫妻感情,学会烧火做饭,学会怎么过日子. 今后,凡是部落人结婚入了洞房的男女,这就叫正式婚配,再不允许乱抢他人男女.为了区别已婚与未婚,凡结了婚的女人,必须把蓬乱头发挽个结.人们一看,知道这女人已结婚男子再不能另有打算,否则就犯了部落法规." 黄帝讲完这个主张.立刻就得到常先,大鸿,力牧等人的支持,众群建议叫仓颉写个法规.公布于众,这个主张很快就得到各个部落群民的支持拥护. 人们都争着为自己儿女挖洞(房),垒高墙,凡儿女们一婚配,举行仪式后,就把他们送入洞房.群婚这一恶习就这样逐渐消失了. 但是,千百年来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根深蒂固,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全彻底改变过来,也有一些群民一.时不习惯一夫一妻制夫妻生活. 据说.有一对狩猎能手,男的叫石礅,女的叫木苗.两人由双方家长说好婚配.举行婚礼后,双双送入洞房. 生活了不到十天,石礅开始觉得整天只陪伴一个女的.有啥意思,还不如群婚好,喜欢哪个就陪哪个,一天可找两三个. 木苗也觉得入了洞房不自在,整天陪着一个男人过,实在没乐趣,不如群婚自由自在.看上哪个男的就相爱几天,过几天不喜欢了再找别的男人,多自由. 由于两人都产生不愿过一夫一妻制生活的念头,有天晚上,趁着深更夜静,两人双双越墙.各自逃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