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5章 天谴 (第2/2页)
r> 以往这也只是个不太起眼的生意,虽然利并不算少。 如今特殊情况下,武家的这些炭场炭店储备的各种煤炭,就变得十分重要起来了。 此时薪炭、石炭跟粮食一样,都是当下最抢手的物资,多少人想尽办法在争抢这些物资,一些权贵甚至直接就用不光彩的手段在抢, 谁掌握了这些薪炭粮食,那谁此时就能大发一笔。 武家要是也趁机涨价,也能大赚一笔,赚上平时几倍甚至几十倍的钱。 可武怀玉不可能眼皮子这么浅,这个时候你敢赚这种钱,事后肯定会被清算。 “还有我们家的粮店,也不要把粮囤着,平价放出去。” 武家在京畿有不少田庄农场,家里又还有许多水风车磨坊,这粮食生意自然是做的, “我们不是还有一些储备粮仓吗,仓里的粮食分成三份,一份交给雍州府,一份族人亲戚朋友有需要的分给他们, 剩下一份,则卖给咱们武家工坊商铺庄园等的工匠伙计雇工等,平价卖给他们,定量,可以先记账,将来再填补上就行。” 此时的粮食很珍贵,但却没必要囤着,更别想发财什么的,多少双眼睛在盯着。 樊玄符也没舍不得, “家族里也有族中义仓,各支各房都还有小仓,眼下也早就开始给有困难的族人放粮了。”她跟丈夫说道。 “嗯,这是应该的,” 屋里也没其它人,樊玄符在丈夫耳朵边小声道,“如今外面很多流言,有说这是上苍不满,降下怒火,” 武怀玉知道她说的意思是什么,上苍对人间不满,那最该负责的当然是人间之主李世民了。 按儒家那套,皇帝是天子,受命于天,天人感应。 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
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那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遣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鼓励。 这套天人感应,是汉代儒家提出的。 一直以来,深入人心。 现在这种情况,肯定不能说是政通人和老天降下祥瑞以鼓励,这明明就是谴责和警告, 是上天对天子的不满, 天子违背了大义,甚至不仁不义。 李世民十年天子做的还是不错的,但大灾来临的时候,许多人却是忘记了过去,只顾埋怨现在。 他们饥寒交迫,抢不到粮,买不到柴的时候,可就什么都顾不得了。 “你说不会真是上天发怒,降下天遣了吧?”樊玄符还挺信这。 武怀玉对此倒是信一半,既不全信也不全否。 不过这种寒灾虽然少见,但历史长河中,也经常会有的,甚至史书记载中,关陇地区,六月飞雪都经常有, 但是, 天人感应那套确实深入人心, 天命皇权,君权神授,让皇帝们的统治更加有法理性,可天人感应这套东西,也同样对皇权有所限制。 这也算是儒家给皇权上了点笼头,让其不必太失控。 三天后。 皇帝下了一道诏书, 不是罪已诏,但也差不多。 “暴雪成灾,冰雨肆虐,静思厥咎,朕甚惧焉。 文武百寮,各上封事,极言朕过,无有所讳。 诸司供进,悉令减省,凡所力役,量事停废,遭灾之家,赐帛有差。” 皇帝让所有官员上书,指出皇帝不当之过,尽管说,不必担忧,皇帝通通都能接受。 而因为这场寒灾,还引出了一件大事。 就是原计划今年突厥复国,阴山以南的突厥部众,都要在晚秋以前北迁碛南。 可现在一场如此恶劣的寒灾, 不仅仅是让长安百姓受灾,越往北寒灾更严重,河套、塞北,碛南碛北,突厥部众、薛延陀汗国,全都遭受了严重的白灾,牲畜冻死无数。 这个情况下,今年突厥部众北迁复国之事,就只能先暂停了。 那些突厥人本就不愿意离开代北、河套,甚至河北等地,谁愿意去碛南吃沙子,还得被薛延陀威胁。 现在一场大灾,这些人想迁也迁不了了,他们现在也多还是以放牧为主,这一下死了那么多牲畜,天都塌了,接下来生活都困难了,还怎么迁,怎么复国。 大唐也不敢让他们此时北迁碛南, 否则就是去给薛延陀送菜, 薛延陀、回纥等铁勒人在漠北遭的白灾更大,草原传统,遇到这种大灾,那部落只能互相抢了,大部落抢小部落,或者出现个猛人,联合各部,一起南下来抢中原。 现在大唐这么强,薛延陀未必敢来抢,顶多是些实在活不下去的小部落来边境拼一把, 可如果突厥人这个时候集体迁到碛南,还复国了,那薛延陀人绝对不会客气的,管你牛羊还有多少,先抢了就是。 不敢抢大唐,还不敢抢你个突厥破落户? 突厥部落北迁复国计划暂停, 同样暂停的还是薛延陀两小汗迎娶大唐公主这事,突遭大雪灾,漠北牛羊多冻死,夷男现在可没法给两儿子掏那两份十几万牲畜的厚厚娉礼。 武怀玉、长孙无忌,也都暂留长安,没去广州、洛州上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