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六十二节 打击一小撮(1) (第1/2页)
晁错没过多久,就来到了刘彻的面前。 “朕近日一直在看爱卿给太宗和先帝所写的奏疏……”刘彻拿着那些从故纸堆里翻出来的晁错奏疏道:“卿的见地,以朕来看,确实是贾长沙后,中国少有之庙算者也!” 晁错这个人,不仅当官很厉害,写文章,也是牛逼的很。 他的文字,就像一把把利剑,直指问题核心所在和弊病的症结所在。 且从来不讳言某事的好坏。 譬如的《言兵事疏》《戍边劝农疏》,哪怕是放在现在,也是有许多可取之处的。 而这两道奏疏,却是在二十余年前,上奏太宗的。 至于近年以来,晁错也没闲着。 除了‘削藩策’这张让其名留青史的奏疏外,他在刘彻即位后,也写了《再论戍边策》《请益百姓疏》等。 总的来说,晁错的文字,跟他的为人一样,又臭又硬。 逼急了,他连皇帝的作为,都敢评判一下。 至于骂官僚、骂诸侯王,更是从不惮于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 所以,尽管,一直以来,很多人都想晁错死。 但刘彻一直张开了羽翼,保护了晁错。 现在,在石渠阁里,最起码有上百封弹劾晁错的奏疏,躺在那里霉。 “陛下缪赞了……”晁错低头谦虚的道:“臣不过是狂夫之言而已,幸得陛下圣明,择而用之!” 刘彻闻言,微微一笑。 晁错的性格,还真是从来没有变过! 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 这是左传中形容太公望的话…… 所谓‘太公望年七十,屠牛朝歌,卖食盟津,过七十余而主不听,人人谓之狂夫也。’ 换句话说。这货哪怕是谦虚的时候,也是自比太公望的。 难怪,后来鲁迅会喜欢晁错,说他‘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 这两人的脾气,性格,原来根本是一样的。 不过,这话在同时也拍了刘彻祖孙三代的马屁。 能用太公望的。文王武王成王是也! 所以,刘彻也就由得他去装逼了。 “朕闻说先贤曰:赏罚所以禁恶扬善也,今卿为御史大夫,身负先帝重托,辅佐朕,治理天下,牧治江山社稷,有乱臣贼子二三人,卿诛是不诛?”刘彻也不跟晁错绕圈子了,直接就开门见山的问道。 晁错立刻跪下来。长身而拜,道:“臣受太宗、仁宗两代先帝知遇之恩,委以托孤之重,敢不为陛下效死?” “善!”刘彻点头:“明日朝会,朕将致法于济南,凡有非议者,皆可为乱臣贼子,卿可自处之!” 晁错微微一愣。 天子的意思,他自然很清楚。 那就是谁敢反对,谁就是抗拒天子意志的乱臣贼子。 他这个御史大夫。可以自由处置之。 而,当今朝堂之上,不客气的说,除了丞相和大将军等少数人外。其他人,屁股底下都是一堆的翔。 贪污受贿和渎职枉法的事情,基本上人人都干过。 哪怕是他晁错也不例外。 换句话说,在朝堂上,只要打起反腐的旗帜,那是一抓一个准! 只是。这样会不会太激进了? 万一,有些了不得的人物跳起来,也要处置? 但晁错的犹豫,只在这一刹那,他很快就做出了决定,拜道:“诺!” “臣谨奉诏!” 对晁错来说,天子的命令,合理要执行,不合理也要执行。 这就是法家的宿命。 更何况,收拾诸侯王跟勋贵,这本就是晁错的使命! 只是…… “若东宫干预、说情,臣当如何?”晁错抬头问道:“请陛下示下!” 晁错的担忧,当然很有道理。 素来,东宫就是汉家勋贵和大臣的保护伞。 很多大臣贵族,就是因为跟东宫关系密切,所以,一般的问题,哪怕被人觉,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无。 尤其是那些旧日与两位太后有旧的家伙们。 除非是犯下必须惩罚的大罪,一般的小事情,像贪污受贿,根本就动不了他们。 当年,晁错费力九牛二虎之力,将袁盎干趴,逐出朝堂,结果如何? 人家虽然丢到了全部官职,甚至爵位也被一撸到底。 只是,人家有东宫窦太后的保护和照顾。 所以,这些惩罚,只是将袁盎暂时赶出朝堂而已。 但袁盎的声音和意见,依旧可以通过其他官员和贵族的口,在朝堂出现。 在曾经的历史上,更是让袁盎联合起了所有晁错的政敌甚至盟友,将晁错逼入绝境,使其落得腰斩弃市的下场! 如今,刘彻再让晁错定向反腐,就不得不先排除东宫的干扰。 不然,晁错前脚抓人,后脚东宫使者跑来要求放人。 到时候,晁错是放呢?还是不放呢? 这个问题,刘彻自然也有考虑。 “东宫方面,爱卿无需顾虑,朕会亲自去跟两位太后解释……”刘彻淡淡的道:“卿只管履行职责就可以了!” 刘彻很清楚,这次的事情,不能再有什么妇人之仁,也不能让人看到自己的软弱立场。 必须旗帜鲜明的告诉天下的贵族诸侯王们。 别作死,作死就一定会死! 同时明确告诉世人——朕意已决。 若他稍有迟疑和放纵,那他的计划,就极有可能要流产! 所以,哪怕是东宫,也不能动摇他在这个事情的坚定态度。 “诺!”晁错看到刘彻的态度,心里顿时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只要东宫不干涉,那,他就可以保证完成任务。 ……………………………… 翌日,是例行的常朝。 刘彻端坐在御座之上,看着满朝文武百官。 “南越内附,朕已经下诏,将其国分为七郡:南海、桂林、象郡、交趾、日南、桂林、苍梧……丞相与御史大夫要选派好监察御史和采诗团的成员。务必,要让南越上下君臣,皆知中国法度……”刘彻缓缓的做了个开场白。 南越之事,如今。基本已经全部谈妥了。 经过这半个月的谈判。 南越王赵佗已经接受了刘彻提出来的大部分条件。 其中,就包括了同意中央政府,向南越郡县派遣监察御史和采诗团。 监察御史,监督不法,宣扬王化。采诗团,则深入南越郡县,与各个阶级广泛交流。 这样,中央政府,就在法律和意识。形态上,控制了南越。 这种控制,虽然还不比目前中国腹地的诸侯国。 但起码也要强于后世****对hk的控制。 现在的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