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二十节 匈奴的绝望与汉军的幸福 (第1/2页)
拂晓,东方未明,天穹之上,还挂着弯弯的月亮和星星。 一个又一个的匈奴骑兵忐忑不安的列着阵,看着远方的马邑城。 很多人的眼中,都是疑惑不解。 他们不太明白,为什么忽然之间,将主跟贵人们就决定要趁着这样的凌晨,偷袭马邑了。 甚至,就是很多贵族也不理解上面的这个决定。 但军令既然下达,执行也要执行,不执行也得执行。 好在,他们并不是马上就要冲锋,因此还有时间慢慢调整。 此时此刻,在马邑城下,数百个鬼鬼祟祟的身影,偷偷的溜到了马邑的城墙脚跟下。 然后,他们偷偷摸摸的拿出了一把把从之前的汉人村庄里抢来的耙、钁等农具,悄悄的挖起了墙脚。 这也是匈奴人对付汉室坚城为数不多的有效办法。 只要能将城市的城墙的墙脚挖塌,那整个城市的防御,就会立刻崩溃。 马邑城虽然看上去牢不可破,但它终究不是雁门或者云中那样的要塞。 最重要的是——它没有护城河。 这给匈奴人提供了挖墙脚的最佳机会。 但汉人也不是傻子。 自然知道,匈奴人会来挖墙角,所以,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专门的人,打着火把来巡视和检查城墙各个角落下面。 一旦发现异常,守军马上就会敲响锣鼓,然后。对着异常点,各种砖瓦、檑木、开水不要命的砸。 所以。这些人知道,他们必须加快速度。 在汉人的下一次巡逻和检查到来前。他们必须完成自己的使命。 可惜,他们并不知道。 城市中的守军,除了会有专人巡逻和检查外。 还在城市内部的各个可能被匈奴人挖墙脚的地方,放了一个个的水瓮。 每日十二时辰,都有专人轮流盯着和倾听。 这样,无论敌人是想挖地洞,还是想挖墙脚。 都会被这个简单的战术察觉。 此刻,当匈奴人刚刚开始工作。 马邑城内部的一个水瓮旁边,将耳朵贴在水瓮上的一个汉军士卒。就立刻抬头,然后拿起了放在水瓮旁边的一个锣鼓敲了起来。 然后,水瓮附近的数条街道中,那些正在熟睡的汉室军民,立刻就醒来,抄起了手里的武器,穿戴着衣甲。 同时,城墙上的巡逻士卒,也马上举着火把。来到了异常的地段。 一个军官,先是举着火把,观察了一下在朦胧夜色下的己方城墙的角落。 然后,他将手里的那个火把丢了下去。 火把落地。在熄灭的瞬间,这个军官看到人影。 “匈奴偷城了!”这个军官大声喊着,然后。整条城墙上执勤士兵都聚集了过来。 虽然说,汉室的弓弩。对于那些挖自己墙脚的人,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但是。开水君、滚石君、檑木君跟金汤君却纷纷表示——这正是我们的擅长的! 虽然急切之间,开水跟金汤都来不及准备。 但城墙上面,却早已经堆满了檑木和滚石。 于是,在数十个士卒的努力下,一块块的滚石,被推下城头,一条条檑木被砸下去。 不需要瞄准,也不用知道敌人有多少。 闭着眼睛往下面扔东西,总能砸中人! 顿时,城墙下面哀嚎遍野。 与此同时,整个马邑城的城墙守军,也全部紧急动员起来。 一个个的火把被点亮,一个个士卒军民,持着长弓,站在城墙之上,随时准备给与来袭的匈奴人重创。 马邑县县令跟县尉也立刻分别带着士卒和家臣,走上城墙。 同时,昨天刚刚从黄氏亭的句注军大营中进入马邑城协防的一千多汉军精锐也跟着他们一起上城,并且,将马邑城头上的四个烽燧台打开,在里面加注柴禾。 匈奴人敢攻,他们就敢立刻点燃烽火,通知在马邑身后的飞狐军跟句注军支援。 只要能撑过一个时辰,来自黄氏亭的援军,就能进入战场。 天亮之后,句注军跟飞狐军的主力,也会从两翼包抄上来。 到那个时候,匈奴人恐怕想撤都来不及了! 尽管如此,马邑军民依旧不敢大意。 在警锣敲响的瞬间,城市里的市民,就已经推着无数的杂物和各种各样的木头,将四个城门完全锁死了。 马邑城在历史上吃过太多太多内jianian的亏! 有记载的四次陷落,有三次,是内应打开的城门。 就算是剩下那次,也是因为韩王信不争气,自己投降了。 因此,马邑的军民,干脆将城门堵死,使得任何人都不可能在里面轻易的打开城门。 这也是马邑人在几十年的战争中学到的血的教训。 ………………………………………… 当马邑城在瞬间变得火光萦绕之时,尹稚斜就垂下头,叹了口气:“命令各部解散吧……” “马邑城已经不可能攻陷了!”他垂着头,绝望的捂住了自己的脸。 奇袭的计划,一旦被发现,从奇袭变成强攻,奇袭就不可能成功。 更何况,马邑身后,屯着两个汉军王牌主力。 他们哪怕最远的部队,也能在明日中午前,赶来马邑。 至于直接卡在了黄氏亭的那支汉军…… 恐怕用不了一个时辰,他们就能赶到战场。 在这样的情况下,尹稚斜觉得,除非天神下凡,动用伟力,将马邑城墙震垮。 不然。夺取马邑的计划就不可能成功。 现在,他的每一分力量。都很宝贵,不能随意浪费。 然而。马邑不能夺取,计划破产,这意味着什么,尹稚斜很清楚。 最迟明天中午,全军上下,就都会听说折兰败亡的消息。 一旦那样,尹稚斜毫不怀疑,自己的军队,会出现恐慌。士气更是会掉入谷底。 此时,尹稚斜非常后悔,后悔将折兰部族的兵力,贸然送去武州。 “要是当时,我让折兰王去抢占黄氏亭,或许,现在还能有一线生机!”尹稚斜自责的想道。 若当时折兰部族的主力,前去抢占黄氏亭,此刻。他手里就还有着四万多骑,更有着折兰这张王牌。 哪怕再不济,抱团在一起死守,也能撑上一个月。一个月之后,单于庭的援兵,必然赶来救援。 可惜啊…… 尹稚斜绝望的摇摇头。 但在当时。他怎么想得到,纵横整个已知世界的无敌强军。折兰部族居然在短短两三天的时间里,就灰飞烟灭呢? “屠奢。我们现在该怎么办?”楼烦王耷拉着脑袋,站在尹稚斜身旁问道。 “先离开此地,前往西南三十里的山陵一带,固守待援吧……”尹稚斜低头脑袋,无精打采的道:“希望,我们能撑到单于庭的援兵!” 他忽然想到了什么,整个人瞬间就来了精神。 他抬起头,兴奋的看向楼烦王跟白羊王,道:“对了,本王想起来了,南池的部族,按照约定,应该是每五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