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7章 默契 (第2/2页)
赵宗麒猛点头,嘴上这么说,心里却在吐槽,疯是跟谁学的?还不是姐夫你? 不过,唐奕这招确实管用,赵宗麒还真就老实多了。 在涯州的时候他就想跟黑子学功夫了,现在唐奕终于松了口,那还不得好好表现,省得他反悔? ...... —————————— 五月初,宋辽议和终于落下帷幕。 正如文彦博当初提的那些条件一样,大辽负担大宋所有战争损失,还有辽河口重建之资,总共两千两百万贯。三年之内,以羊毛绒、牛羊牲畜还抵。 另废除岁币,免去莱州、辽河两城百年租资。 出让渤海全域行线,大辽船支出入海域需报备宋廷,以免生误。 另外,文彦博又特么使了个坏,逼着耶律乙辛承认当年耶律重元降宋之时签下的归还燕云十六州的降表。 辽人不知道,这条差点没坑死他们,未来之损失比什么两千万赔款、割让制海权来得更心狠手辣。 对此,耶律乙辛本来就是奉耶律洪基之命来的,也没挣扎力争,草草签订以免越拖越丢人。 ...... 可是,唐奕看着已经拟定生效的宋辽协定,眼神复杂的沉默了很久。 最后,终还是对文彦博道:“放出风去...耶律乙辛使宋期间,收受大宋重礼、宅田无数!!” “啊?” 文扒皮一时之间没明白,唐奕这是几个意思。 “这....这是何意?” 唐奕这是要害耶律乙辛?没这个必要啊?况且,这本根就是没影儿的事儿,耶律乙辛别说宅田无数了,在大宋连个笑脸儿都没得着。 “恐怕不妥吧?”文扒皮提出疑问。 “耶律洪基只要稍加排查便知是假,到时我们倒落得个小人行径,反倒不美。” 唐奕闻之,淡然一笑,“他不会查的......”
“我送他一件大礼,他又怎会不顺水推舟呢?” “......” 文彦博一阵无语,唐奕与耶律洪基之间真不是他能理解的。 只闻唐奕解惑道:“咱们大宋的密探都可探知,在大辽援金的问题上,张孝杰和耶律乙辛收了完颜乌古乃的好处,耶律洪基又怎么会不知道呢?” “之前杀了张孝杰,纵有嫁祸于张的枭雄本色,但是更多的,耶律洪基是在泄愤。” “所以,再使大宋,他派的耶律乙辛来签下这耻辱的盟约。这意味着,他早晚也会把耶律乙辛送下黄泉。” “我只是送个顺水人情罢了。” “......” 文彦博更糊涂了,“如此说来,咱们更没必要帮耶律洪基除去祸害吧?” 大辽有此jianian相,正是大宋求之不得的,唐应为何还要帮人家清理门户? “这是一种默契。” “默契?” “对,默契。” 唐奕笑看文扒皮,“此次宋辽两国倾注半国之力会战泽州,稍有差池,即是灭国之祸。” “但是,文相细想,两国民间可受其害?” “这....” 还真没有。 雄州、幽州互市从未关闭,即使泽州打成了一锅粥,辽商宋贩依就往来边境,甚至两国边卒堡哨对探马行商的排查都没严苛多少。 莱州那边,更是辽军头天一退,第二天就城门大开生意兴隆了。 “子浩是说....这是一种默契?” “对!”唐奕点头。“这是一种默契。” 继续道:“当下来看,一但边贸受阻,大宋的损失比打一场大仗来的更大。” “而大辽亦是如此,耶律洪已经意识到,不论两国军兵之势斗的如何之凶,可是民间的往来,却因为宋辽两国这么多年的努力而变的密不可分了。” “大宋需要大辽的皮货羊毛养活河北两路近百万之众的毛纺织户,更需要大辽的牛羊rou食来丰富三餐。” “而大辽也需要大宋的盐铁茶丝来填补内需。” “这种连接,是运输逐渐发达之后形成的必然结果,与政谋的关系不大。” “可是话说回来,一但边贸闭塞,损失最大的还是大宋。耶律洪基没把事做绝,这是默契,也是一个人情。” “礼尚往来,咱们还他一个人情便是。” 文彦博明白了,由衷一叹,“还是子浩想的周全....” “对于运输、商贸之重,我等文墨还是不如子浩认识之深啊!” “不!!”唐奕摇着头,并不打算领下这夸赞。 “时代不同了,商道越来越不容忽视,天下也越来越小,很多东西,光我自己想是不够的。” “哪怕别人不去琢磨,但是文相不能不琢磨。” “因为....” “你是外相!!” “一切因素都要考虑周全,不可疏漏!” “文相明白吗?” ...... 文彦博怔在那里,现在他才知道,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一朝外相,想把万邦玩弄于股掌之上,除了国强,还要人强,要洞悉一切,知晓天下。 “彦博明白了....” “定当守责,不负重托!” ...... 唐奕点着头看向殿向,“嘉佑二年的进士都回来了,回头我挑两个够狠够坏的好苗子为文相分忧。” 文彦博脸色一黑,这小混蛋怎么说话呢? 怎么着?外务省就都得是坏胚子?? 那我文扒皮..... 好吧,都扒皮了,还想怎么样?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