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双雄对决之非洲战火_第六百一十七章 再起波澜(14) (第2/2页)
沙局面给稳住了,毕竟城外攻城的都是伪军,战斗力不强,而大量的青壮年自愿的加入一线,稍弱的一些负责后勤和防御阵地的修建等等,女人就负责伤员等等,并且刚加入一线的老百姓不会开枪,但这也没有关系,他们浑身上下只要有足够的手榴弹就可以了,采取的打法就是方先觉守衡阳城的方法,把手榴弹当刺刀用,守军和老百姓的配合非常紧密,远了战士们攻击,近了就手榴弹招呼,伪军的攻击被不断的击溃,同时一次一次的胜利让守军和老百姓的信心更足了,薛岳得到情况后,也是两眼湿润,他知道中华民族如果都像现在这样拧成一股绳,不要说小鬼子不足为惧,就是欧美列强也只配给国人提鞋…… 薛岳的好消息可不止于此,战斗到午夜两点后,张灵甫那边又传来了一个好消息,说白了就是前文说的吴青山部队去向的问题,要知道吴青山可是发明了篝火堆战术的,所以小鬼子很难在他面前有所作为不说,还一定要小心,不要偷鸡不成蚀把米,而这一次小鬼子果然又出错了,当张灵甫都失去了他们的消息后,也就是说日军也不知道他们跑哪去了,而他们出现的位置就是张灵甫部和鬼子企图埋伏吴青山援兵的中心位置,随后他们在这里布置了伏击圈,这里只有短短的8公里,而他们把伏击圈选在了距离两侧日军的中心,一般的部队连想都不敢想的战术,在东北军这里就是家常便饭,并且吴青山就是要虎口拔牙,险中求胜才是王道,这样的布置不但骗过了日军,就连张灵甫也没有想到,所以他在失去了东北军援军的消息后,也以为他们回城帮忙围剿日军刚刚空降的伞兵了,整个战场上没有人知道他们去哪了,并且是冒雨出击执行埋伏的作战计划,所以这个部署骗过了所有人,而张灵甫给吴青山的计划帮了大忙,他就是死也要救出孙学明的,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的命令不是说说的,日军的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而吴青山方向久久没有援兵出现,让准备伏击他们的鬼子也动摇了,并且伪军被击溃的消息就算传到他们那里,他们也没有第一时间就判断出吴青山部已经从别的地方增援了,所以当日军赶紧张灵甫部要不惜一切代价和自己硬拼时,他们开始要抽调部队了,而能来增援的并且还有战斗力的,就是自己的皇军,这种情况下伪军是指望不上的,随后1个大队的兵力开始回援,日军还是留下了两个大队的兵力以防万一,而不幸的是他们很快就出现在吴青山733人组成的包围圈里,还有一点就是他们刚刚和伪军的白刃战,由于是白刃战,所以没有动用自己的制式武器,这一点是很重要的,和东北军打过交道的老鬼子可以从枪声判断出部队的归属,而现在阴差阳错下没人知道东北军又如幽灵般的出现了,雨天的伏击战更好打,并且小鬼子采取的是正常的大队行军模式,说白了就是一条长龙,还有雷雨天东北军第一时间利用一道闪电划过天际作为掩护,三七式发射了,而雷声掩盖了炮弹划破空气所产生的摩擦声,并且一个连环雷声和湿滑泥泞的山路,让东北军配合炮弹同时展开攻击的机枪声也被隐藏,同时当前面的一些日军被打倒时,后面的人还以为是前面的人滑到绊倒了左右的人呢!因为刚刚的行军中他们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所以这一次伏击东北军打的更加的漂亮,大约两百多鬼子倒地时,小鬼子居然才意识到好像是哪里出现了问题,雷声过了,各种枪声和炮声才显现出来,小鬼子马上就陷入了惊慌之中,本来吗,在这里遭到伏击就已经匪夷所思了,而在己方被大规模杀伤时,自己居然还茫然不知,而敌人更狠的就是他们居然利用了天时,是的,居然有人能利用雷声来掩藏自己的致命攻击,而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能做到这一点的就是东北军,想到这里,几乎所有日军身上都起了鸡皮疙瘩,他们怎么过来的,我们不是设想埋伏了吗?并且还派出了一定数量的侦察兵,有太多想不明白的事情了,不过他们已经不用想下去了,伏击战仅仅持续了15分钟,日军一个满编的大队被吴青山部以“零”损失全歼,而这将是张灵甫部和日军联队谁能获胜的关键,日军没有了援兵出现,仗也不好打了,随后吴青山的部队继续准备伏击,他们没有增援张灵甫的打算,而这一切都是吴青山在派出部队前就制定的作战计划,东北军功勋团团长不是那么好对付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