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_第四卷 双雄对决之非洲战火_第七百章 外蒙战火(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卷 双雄对决之非洲战火_第七百章 外蒙战火(1) (第1/2页)

    既然中苏都希望通过接下来的军事行动,给对方长点记性,那么这一仗就必须打,此时就两国的总体形势来看,中国方面半壁江山被日军占领,不过中国军民已经和日军彻底进入战场相持阶段了,并且隐隐有反攻之势,还有中国这个时候在国际上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这主要就是大量亚洲国家都有中国的驻军,另外就连非洲和澳大利亚也是中国的军事基地,在他们的带动下,同时配合上杜晖媒体的宣传,很轻易的使得中苏战争中国方面变成正义的一方,而苏联在国际上没有什么好印象,他们不断的蚕食其他国家,包括外蒙,新疆,还有波罗的海等国家,芬兰等等,当然这些对斯大林来说都没有什么,这个家伙的逻辑很简单----胜利者是不受指责的,这就可以看出他的野心,不过在军事方面苏联认为中国人要防备日本人,很难纠结起大量的军事力量和自己进行对抗,其实有一点大家还不知道,真实的历史上苏联能赢得卫国战争,不仅仅靠他们的工业底蕴,还要依靠苏联战时的军力动员工作,抛出中国外,苏联是二战中军队损失最多的国家,居然达到了2700万,后来有分析指出二战时苏联军民损失4200以上,超过了中国,不管他们到底死伤多少,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苏联人在战斗时也可以展现出强大的战斗力,尤其是他们在自己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候,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而上千万的军队,就是让德国战在那里杀,估计也要耗费大量的钢铁吧!所以苏军的战斗力在二战时是不弱于德军的,而现在当斯大林告诉他们的士兵,中国人和德国结盟,在德国攻击我们的时候,可恶的中国人在背后捅我们刀子,点燃苏军士兵战斗意识的同时,也给东北军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而这也是杜晖准备亲自来指挥的原因,并且和苏联打要用自己的东北军,这都是杜晖提前就盘算好的。

    1940年7月10日,苏联方面重新集结了18个步兵师,2个机械化师总计35万人的兵力,各种火炮200余门,飞机800架,越过中国方面宣传的中苏边界线,就是外蒙和苏联的交界处,进入苏联口中的外蒙,因为杜晖已经把外蒙的人强制迁走了,所以杜晖对接下来的中苏决战没有任何顾忌,杜晖把第五军的坦克师交给李兴国亲自指挥,并且把这支部队摆放在了乌兰巴托城后50公里处,而这段时间杜晖让部队在乌兰巴托外围修建了大量的防线,尤其是各种反坦克壕不计其数,乌兰巴托城内杜晖也让人进行了改建,由于杜晖的部队中工兵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工作能力,都是这个世界上屈指可数的,表面上看时间紧任务重,不过有兄弟部队的配合,也就是说他们负责画图纸,然后兄弟部队施工,这样效率方面得到了保证,由于杜晖总司令在这里,所以战士们的能力被最大的发挥出来,杜晖想在这里和苏军先打一场消耗战,根据情报显示,苏军为了防备日军的突袭,在中苏边境方面至少保留了100万人以上,毕竟他们让日军打怕了,而为了应对蒙古这边的危机,由于有李文化的存在,苏军仅仅在这里放了50多万人,因为东北军和日军战斗力持平,所以斯大林才有现在的部署,杜晖希望通过第一次消耗战,让斯大林继续往这边派兵,只要在平原上自己把苏军的庞大兵力都干掉,那么自己突袭贝加尔湖等地的损失就会小很多。

    来袭的苏军将领是铁木辛哥,斯大林之所以把他放在这里就可以看出斯大林对此战的重视程度,这也是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名将,苏军刚刚跨过苏蒙边境,杜晖这边的媒体就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展开舆论攻势,说苏联背信弃义来攻击盟国,随后发表了战争演说,双方的大战一触即发。

    苏军分三路向乌兰巴托挺进,杜晖派出五十一师在外面节节抗击,一是给自己修建工事增加必要的时间,二就是sao扰苏军,同时如果有机会的话,给苏军来个下马威,程御风接到命令后,亲自带着三个主力团出发,根据侦察机的侦查,苏军左右翼因为没有机械化部队,所以行军速度缓慢,并且苏军这三路大军中间也有一定的距离间距,大约为50公里左右,铁木辛哥把两个装甲师都放在了自己的中路,其实是他的作战计划中的一部分,他没打算和杜晖打拉锯战,他想来个速战速决,中路突击后,左右两翼包抄,直接就拿下乌兰巴托好了,毕竟现在最重要的是苏德战争,结果让他头疼的事情接踵而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