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_第四卷 双雄对决之非洲战火_第七百一十九章 攻克赤塔(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卷 双雄对决之非洲战火_第七百一十九章 攻克赤塔(2) (第1/2页)

    战争还在持续着,8月3日中午时分,苏军真的顶不住了,粟裕把所有的坦克都派了上去,3天的战斗苏军还是摧毁了12辆三五式,不过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可怕的,这个时候对于弹尽粮绝的苏军来说只能选择撤退了,大约人的苏军从北门溃逃出去,结果遭到东北军骑兵部队的伏击,后面还有大量坦克部队的追击,最后俘虏了大约人,至此赤塔战役落入尾声,前后粟裕共投入不足兵力,全歼日军一个机械化师团,同时歼灭赤塔苏联守军约10万人,此战在国际上迅速的引起了轩然大波……

    无论是德国人还是意大利人,目前对中苏战争没有太多的概念,毕竟在他们眼里,现在已经没有了苏联人的地位,和德军的攻城略地相比,中国人还是小打小闹小儿科的玩意,但是盟军内部可就真的不能坐视不管了,要是这样下去,盟军的最终失败是必然的,自从日军两次突袭珍珠港后,美国的那些大佬们也在思索,以前他们认为只要自己找到一个合适的借口参战就可以了,胜利是必然的,而面对日军海军咄咄逼人的攻击态势,几次小规模的海战,美国海军基本可以用完败来形容,当然这仅仅是开始,他们也知道自己的工业能力,不过现在要做的就是有人拖住日本和德国战车,本来最好的人选就是中国人,他们在亚洲战场上的表现绝对可以用无可挑剔来形容,同时他们在和日本海军的交战中,有胜有败,也可以说是势均力敌,同时他们还可以给英国提供必要的补给,在苏德战争开始后,本来战场主动权该回到盟军手里的,并且德军已经不在主动进攻英国本土了,这些都是好现象,而这个时候偏偏出现了一个不和谐的因素,中国人居然和苏联人打起来了,并且看情况是死掐,还有从万众瞩目的长沙会战宣传开始,到现在基本快有一年了,而中国人和日本人好像是商量好了的,中日之间的硝烟已经消散了吗?

    历史上中国军民牵制了大量的日本陆军,使得日军和德国一样,要面临两面受敌的威胁,而现在却不是,这种情况下,基本变成了日军还美国单挑,德国及其仆从国还有中国围殴苏联,这什么情况,这给本来就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又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因素,也许在战前,中国这个因素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了,而现在呢,通过杜晖东北军在战场上一次有一次惊人的表现,中国已经成为了可以改变战局的“x”因素,这个时候欧美等主要领导人还是有先见之明的,他们意识到这个问题后,马上再次派人来,争取解决掉这个不确定的因素,欧美的想法到什么时候都是那么的现实。

    斯大林在接到赤塔防御仅仅不到3天就沦陷的消息后,勃然大怒,铁木辛哥被苏军统帅部下达了处以极刑的命令,两个月后执行,随后为了应对东北军,苏联统帅部马上做出了一个缓兵之计的调整,因为此时他们最大的敌人是德军,根据可靠情报显示,1940年8月初,德军集中74个师约100万人,在2700辆坦克,门火炮支援下,发起意在夺取莫斯科的攻势,即台风计划。苏联在危急时刻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工业转移计划,转移的设备、物资超过100万节车皮,同时从西伯利亚、中亚、远东地区调来了25万的精锐预备队,以朱可夫大将为核心重组了西方面军的部队和防线,组织大量妇女修筑防御工事,并派出大量携带炸药和地雷的工兵分队破坏德军后勤补给线。此时苏联严酷的冬季即将降临,德军作战部队和后勤支援受到了极大限制,当然这是苏德双方接下来的战略部署,德军方面要面临的就是苏联寒冷的冬天,而苏联方面要面临的问题就更多了,本来朱可夫可以至少得到超过50万的精锐预备役力量,那是在几个月前,那个时候苏联用于防御日军的精锐部队有25万,防御中国方面的几乎没有,就是刚刚和东北军血战的部队,基本都不是苏军的精锐部队,本来吗,前面有李文化的40万东北军和外蒙作为屏障,东北军还有于日军为敌,但是短短几个月,整个局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朱可夫仅仅得到了一半的精锐部队,这对接下来的苏德战争也是一种考验,还有对于斯大林来说,这还不是更加严重的问题,最严重的问题就是自己抽调了工业区大量的设备和物资,以前如果说要运到远东等地,还可以保证自己后方的安全,现在可好,东北军已经打到了赤塔了,如果东北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