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八章双雄不并立,一战决死生(二) (第1/2页)
豪杰心有灵犀,英雄所见略同,就在周瑜殚精竭虑的、谋划夺粮大计之时,萧逸也把贪婪目光,投向了汉水两岸的万倾稻田--手里有粮,心中不慌! 不同的是,周瑜面对大事,喜欢一个人清静思考;而萧逸谋划之时,需要身边有人陪伴,最好是国色天香的美人! “岭南荔枝甜嫩多汁,夫君大人吃一颗吧!” “啊--荔枝再是好吃,也没小乖乖美味,晚上我还要吃荔枝!” “夫君真是坏死了……越坏你不是越喜欢吗!” 玄甲大营-中军帐内,萧逸躺在软榻上、头枕孙尚香的**,一边轻嗅美人体香,一边品尝鲜嫩水果,还不时附耳调笑几句,快活的犹如神仙眷侣! 萧逸手中有一株稻穗,颜色黄中泛青,颗粒极为饱满,是刚从营外田地摘来的,此时不停转看着,显然在思索大事! 荆州土地肥沃、河流密集,非常合适种植水稻,亩产都在三石左右,加之气温比较高,可以一年两熟、甚至一年三熟呢! 刘表执掌荆州期间,虽然军事、外交均无建树,可是内政发展不错,兴修水利、勤劝农桑,加之风调雨顺,庄稼连年丰收,尤其是襄阳、江陵的府库中,稻谷堆积如山! 可是曹军东征期间,以江陵城为大本营的,半年多征战下来、把府库给消耗一空了,而曹军主力北撤之时,把襄阳城内的存粮,也一并装车运走了! 一方面:曹cao担心荆州守不住,粮草如果留下来,只会白白便宜孙、刘联军,还不如自己带走呢! 另一方面:因为连年征战,中原民生凋敝,曹cao需要大量的粮食,来安抚饥饿的百姓们,否则饥民就要造反了! 结果就是:萧逸刚到襄阳城,就面临缺粮的大问题,麾下十几万将士、城内三十万百姓,还有南郡、南阳郡、章陵郡、襄阳郡的百姓……这就是一个无底洞呀! 如果喂不饱这些嘴巴,必然会激起民变的,届时萧逸本领再大,也只能滚回中原去了,之前放弃南部三郡,固然是牵制住刘备一方,也是给自己甩包袱呢,否则吃饭的人更多了! 万幸的是,秋风阵阵、稻花飘香,汉水两岸的无数稻田,再有十几天就成熟了,如果能把稻谷收入手中,或者说抢到手中,就能解燃眉之急了。 问题是,江东大军驻扎汉水边上,也严重的缺乏粮草,如果自己派兵收割稻谷、人马分散田野之间,周瑜必然出兵攻击,届时如何抵抗呢? 如果不出兵抢粮食,以襄阳城内的库存、最多再支撑一个月,而后十几万人马、三十几万百姓吃什么呢?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将士们随我出生入死,已经很是幸苦了,岂能再忍饥挨饿呢? 还有襄阳的百姓们,近年饱受刀兵之苦,要是连饭都吃不上,就会人心尽失--汉水两岸的粮食,老子这次抢定了!” ……………………… 反复斟酌之后,萧逸决定出兵抢粮,虽然此举很冒险,总比活活饿死强吧,不过要想抢到粮食,有两个难题要面对: 一是收割稻谷之时,必须牢牢的看住周瑜,让江东大军出不了营地,既不能抢粮食、更加不能毁粮食,否则只要一把大火,汉水两岸皆为灰烬! 二是在最短时间内,把稻谷给抢回来,汉水两岸良田万倾,地势有高有低、土壤有粘有沙,因此稻谷成熟时间也不一致! 先收割那一块,后收割那一块,如何来安排人手,割完又如何运回大营,怎么晾晒、脱壳、装袋……这不是一件简单事! 前一个难题,萧逸谋划数日、已经有了解决办法,后一个难题吗,则要找高人帮忙了! 这也是周瑜、萧逸另一个不同处,遇到难题之时,前者总是亲力亲为,后者则善于用人,因此周瑜活的更累、寿命也必然更短! “末将拜见大司马--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仲业将军请起,落座品尝香茗!” “末将多谢大司马,不知传唤所谓何事?” “呵呵--将军不必太拘束了,今日请来中军帐,乃是有大事相托!” …………………… 大帐门帘分开,走进一名中年人来,身高八尺、相貌堂堂,单膝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