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二章又一道先王遗令! (第2/2页)
曹植为何如避蛇蝎一般,不敢接过来呢,难道待在猪圈一个多月,人真的变傻了吗? 在场者大都不解其意,只有少数几个精明人,参悟出了其中缘由:‘这位新魏王真是好心机、好手段,jianian诈狡猾不逊乃父半分,这是要致亲兄弟于死地啊!’ 青州叛乱,影响极大,按照常理来说:如果曹丕真的宽恕了弟弟,就该严厉申饬一顿,剥夺一切官职、爵位、封地,再发配到边远地区,并派心腹人进行监视! 从此天南海北,兄弟永不相见,这样曹植远离了政治漩涡,也就远离了各种危险,做一个只管吃喝玩乐,不问军国大事的安乐侯! 事实恰好相反,曹丕非但没责怪弟弟,还要把他调进朝廷之中,担任九卿之一的太仆,那可是负责钱币铸造,以及管理战马、兵器的官职,拥有很大的行政权力! 看起来是兄长仁慈,放过了反叛的弟弟,还给他加官进爵、委以重任,从此两人相亲相爱了,其实是暗藏杀机呢! 只要曹植进了许昌城,就等于鸟儿进了囚笼一样,以曹丕的心机和手段,肯定会找一个好借口,把这个弟弟的脑袋砍下来,还会砍的正大光明,谁也挑不出一点毛病! 春秋时期,郑庄公就是用类似手段,玩死了亲弟弟叔段,铲除了政治上的竞争对手,须知捧杀更甚于贬杀啊! 曹丕的手段更胜一筹,王者敕令、天子圣旨齐出,让曹植没有拒绝的余地,乖乖钻进自己的圈套之中,以后想怎么揉捏,就怎么揉捏! 又得了‘宽宏大度,怜爱兄弟’的美名,可以增加自己的政治威望,可谓是一箭双雕! “母后救我!--母后救我啊!” “吾儿!-吾儿--先王啊!” 曹植聪慧过人,知道自己去许昌必死无疑,连忙向卞夫人爬过去,试图寻求母亲的保护,其状与受了欺负的稚子无异!
卞夫人紧紧抱住儿子,可痛哭流涕之外,并没什么好办法,曹氏一向家规严厉,不许妇人干涉政务的,纵然以王太后之尊,也不能多说什么! 何况曹丕的敕令中,没有一句责备之言,而是要把弟弟请入朝中,加官进爵,委以重任,卞夫人就是想阻止,也找不到借口啊? 一个做母亲的人,如何阻止长子‘关心’三子,进而兄友弟恭呢? 可是三子一旦入朝,必然丧命长子手中,都是自己身上掉下的rou,怎么忍心看着兄弟相残呢? 卞夫人思来想去,把祈求的目光落在了女婿身上,夫君生前经常的说:‘吾得无愁,天下无愁,这是一个善于化解危机、从困境中找到出路的奇男子!’ 事到如今,只有萧逸出手干涉,才能阻止曹氏兄弟互相残杀了,他是曹家的女婿,更是丕、植二人的亲姐夫,有这个资格,更有这个能力! “临淄侯,大王敕令、陛下圣旨已经传达,你莫非要抗旨不遵吗? 抗旨不遵,犹如谋反,金甲武士何在,把临淄侯给我拿下,今日就送往许昌,交由大王亲自发落!” 眼看曹植不肯就范,辛毗脸色阴沉下来,向大殿外招了招手,冲进几十名虎背熊腰的金甲武士,就要过来强行拖曳! 只要把曹植控制起来,他就必死无疑了,甚至连许昌城都到不了,就会因为水土不服,不幸‘病逝’在路途之中……临出发之前,大王可是暗示过的! “先王灵前,谁敢放肆,都给我滚出去!” “诺!” 关键时刻,萧逸迈步而出,一声斥责犹如龙吟虎啸,震的大殿内四处回音,各种嘈杂的叫喊瞬间消失了。 再看几十名金甲武士,急忙下跪请罪,又互相看了看,顺势往地上一趟,真的翻滚出大殿去了…… 大司马大人军令如山,让你滚着出去,那就必须滚出去,爬出去都有违令之嫌,很可能人头落地的! 至于辛毗的命令吗,不好意思了,老子们的脑袋都要保不住了,谁还管你是那根葱啊,一个河北降臣罢了! “大司马大人意欲何为,下官是奉王令、圣旨行事,难道您要……,下官请您三思而后行!” 看到萧逸一声斥退武士,辛毗不禁有些胆怯了,如果前者强行阻拦的话,自己还真没法把曹植带走,别说是自己了,就算曹丕亲临也没用! 不过如此一来,萧逸就要违抗王令、圣旨,背上乱臣贼子的骂名了,他真要冒此天下之大不韪吗? “呵呵,佐治先生不要误会了,王令重如泰山,天下谁敢违背,谁就是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不过吗,本大司马手中也有一道敕令,待当众宣读过了,再决定临淄侯的去留不迟吧?” 说话之间,萧逸在怀中摸了摸,真的取出了一道敕令,高高举在半空中! “这不可能,大司马近日未离邺城,如何得到大王敕令?” “呵呵,谁跟你说了,这是大王的敕令啊?”。 “不是大王的敕令,那是谁吃了熊心豹子胆,竟敢伪造王令?” “先王敢,尔等接先王遗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