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六百章 弥勒佛也穿越 (第4/8页)
多了,对弥勒六经郑朗真没有看过,只是站的角度更高,比其他人更了解它的前因后果。郑朗也犯不着与王则辨解弥勒六经。 关于弥勒诸多教义,以及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教义性质差不多,鼓吹给百姓一个美好的乐土净园,给百姓一个希望。因此中冇国最早流传的便是弥勒佛,而不是真正佛家创始人释迦牟尼。 但是里面诸多教义容易被一些人利用,打着弥勒佛的旗号,反冇抗封建统治。一开始统治者不察,武则天甚至以弥勒佛下凡自居,让百姓臣服她。到了开元后,正值奋发向上的李隆基为帝,有可能是扫除祖母的影响,也有可能察觉里面教义的不安,下诏禁止弥勒佛信仰。民间仍有之,白居易曾组织一个学会,叫一时上升会,希望所有人共同上升到弥勒境界。不过自李隆基禁弥勒佛后,在汉教徒中信徒急剧减少。然而李隆基没有看到另一教宗对封建统治的危害,净土宗! 净土宗分为弥勒净土与弥陀净土,前者奉弥勒佛,后者奉阿弥陀佛,白莲教等诸多反冇抗封建统治的民间组织,正是从净土二宗教义吸取了精华,鼓动百姓谋反。 对民间起义,郑朗看法很客观,分为可原与不可原两种。 秦末民间起义就是可原谅的,老百姓真的活不下去了。包括黄巢,起义后他十分残暴,起义之原因则是可以原谅的,之后的一路烧杀掳掠,大吃活人的做法却是不可原谅。还有张海,官逼民反,虽生在太平时代,也是没有办法活下去,也能稍稍原谅。但象王则这样的起义,从头到尾,一点也不能原谅。 看看,朝廷将其养成这种心宽体胖的样子,还要谋反,谋反的原因在哪里? 所以未说他们对抗朝廷是对是错,打击的就是这个教义。徐徐说道:“诸位乡亲,那么弥勒菩萨何时成佛呢?按照弥勒六部经的说法,这一世要以过八万四千岁交递增减,一岁为人间一百年,弥勒佛有十岁增加到八万四千岁,再由八万四千岁减到十岁,人间世才为一轮回。这一轮回时达一千六百七十九万八千年!这一世佛祖乃是释迦牟尼,他是什么时候出世的?乃是一千六百几十年前,我中冇国春秋时代才出世的。也就是这一轮回还有一千六百七十九万六千多年时光。” 不知道王则知不知道这个来历,也许知道,却认为佛祖比菩萨更威风,仍用弥勒佛蛊惑人心,而非是弥勒菩萨。因此让郑朗找到最大的漏洞。 说完,扭头看着张海,喝道:“弥勒菩萨还没有成佛呢,哪里来的弥勒佛转世的说法!以为百姓不懂,用妖经害之,多少人家因为你家破人亡!” 一脚狠狠踹在王则脸上。 除非弥勒佛也玩穿越,从一千多万年后穿过来!好象现在也没有这个说法。 只是简单的几句话,更多百姓产生后悔。 这几天面对气艇的表现,王则也不大象佛祖。郑朗将弥勒成佛时间一说,时间又不对,更不可能是佛祖。教义也不对,弥勒佛以慈为名,万万不是王则的种种做法。 自己上当了。 可上当后的结果,就是几乎所有百姓都有家人亲戚在这场劫难里丧生,并且登记于朝廷名册上,不知道朝廷有什么处分,一个个后悔的哭泣起来。有的人用砖头往王则身上扔。 又有几个乡老走过来,伏下说道:“郑相公,你是好相公,虽然贝州城百姓做法不对,可城中近十万百姓,再加上兵士,涌进城中的外城村民,十万有余,还望郑相公向皇上求情,给贝州百姓一条生路。” 北宋时与唐朝一样,河北平坦,人口乃是最密集的地区,几乎与最富裕的长江下游地区相当,仅是贝州在户册上的人口就有近五万户,太平州经过郑朗数年大治,开垦那么多圩田,兴建许多作坊,还有桑麻、蔗粮,这才笼了五万余户,至今未突破六万户。幸好王则夺下贝州城后,坐井观天,没再进一步行动,否则就是一个贝州,下辖数县城乡百姓一起谋反,可能会造成严重的糜烂。此时城中有一万余户百姓,真冇实人口是会有十万之数。 郑朗不置与否,说道:“某心中有数,但想朝廷饶恕你们,不但我说,也要看你们怎么做,能不能悔改。” 几个乡老退下,将郑朗的原话传递下去。 明镐说道:“行知,明某服矣。” 攻下了贝州城不算,这么多百姓一起参加了王则的弥勒教,不能全部杀,可是不杀,若是再反怎么办?今天说法,让老百姓自己醒悟,接下来的治理就会变得容易。 “不敢。” 明镐却用复杂的眼神看着郑朗背影。 他心中清楚,此次郑朗推去枢密使之职,又有平王则之功,回到京冇城,那个位置等于是预订了。 然而郑朗的种种做法,越来越有首相之风采。 郑朗继续下达命令,将一干首徒关进囚车,包括张得一在内,一共有八百余人,让张亢率领一万禁军,押向京冇城。与之同行的还有那个气艇。风是东南风,行驶的方向却是西南,在贝州城活动,仅是几里地范围,从贝州到京师却有六百多里地。郑朗一再对时恒吩咐,才让时恒带着二十几名兵士上了气艇,摇摇晃晃,笨拙无比的上路。 飞得不快,一路风大了,必须下锚停下来休息,六百余里地,居然用了十天时间才抵达,可看问题角度不同,想法也不同。郑朗看得惨不忍睹,可一路却引起了巨大轰动。所有百姓被这个气艇巨大的身影吓呆住了。 这个不管,郑朗还有事要做,他前来贝州,是以吏部侍郎同平章事判河北安抚经略使身冇份而来的。安抚使的任务办到了,经略使的任务还没有完成。不仅是贝州一处,其他地区还有王则的教徒。 史上宋朝搜捕了很长时间,许多百姓被牵连进去,郑朗也在搜捕,不搜捕不行,不是他残忍,若是不搜捕,万一有其他地区的教徒首领再次叛乱,对国家不利。 相反,在郑朗的搜捕下,力度能控制得当,不会使无辜百姓株连进去。针对的仅是弥勒教的首领,普通教民登记在册,实际等于是放过了,教民有十几万人,难道朝廷将这十几万教民全部处决?休说赵祯,即便夏竦也不敢开这个口。 实际郑朗不想回京,马上又要发生一件事,那滩子水更浑,没有必要在京冇城往里趟…… 。 本次更新由提供展翅招新,有意请到展翅吧听闻贝州乱起,一些兵士想学习王则,据营谋冇反,但他们不是弥勒佛,没有信徒,在官军的围剿下,且战且退,退到南唐宫殿里。看到必亡,于是在南唐宫殿里放起一把火。江宁知府李宥为官不恶,可性懦弱,怕有变,将宫殿门关上,任其焚烧。一座豪华的南唐宫室,经此一把火后,焚烧一空,只留下一个叫玉烛殿的偏厅。听闻贝州乱起,一些兵士想学习王则,据营谋反,但他们不是弥勒佛,没有信徒,在官军的围剿下,且战且退,退到南唐宫殿里。看到必亡,于是在南唐宫殿里放起一把火。江宁知府李宥为官不恶,可性懦弱,怕有变,将宫殿门关上,任其焚烧。一座豪华的南唐宫室,经此一把火后,焚烧一空,只留下一个叫玉烛殿的偏厅。在城外写的,城中继续在抓捕,写好,将消息连夜用快马发向京冇城。离京冇城太近了,又是北方最重要的大门,王则叛乱,牵动天下所有人的心。先让朝中官员安心。 当初李璟在江南,创国制,模仿帝都,建造一批宫殿府寺。南唐被宋朝灭亡后,这些官室府寺依然保留下来,郑朗还刻意去江宁城观看过,不及开封皇宫规模,但在李璟李煜父子的陆续建造下,也颇为奢侈。 听闻贝州乱起,一些兵士想学习王则,据营谋反,但他们不是弥勒佛,没有信徒,在官军的围剿下,且战且退,退到南唐宫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