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军阀_第八百零四章 王恒岳、蒋介石、袁世凯!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百零四章 王恒岳、蒋介石、袁世凯! (第2/2页)

共同护卫国王

    第二天上午,开化派政发布改革政纲,汉城居民得知政变是开化党勾结日本人所为,一时人心思luàn,举国惶恐。幸免于难的守旧派成员纷纷跑到清军大营,痛哭乞师,要求出兵勤王,众人仍是犹豫不决。

    在两次致函国王,要求晋谒并带兵入卫王宫的请求被拒后,袁世凯认为事态紧急,间不容发,力主入宫戡luàn。

    为了打消众人的疑虑,袁世凯承诺如果因为挑起争端而获罪,由我一人承当,决不牵连诸位。

    见众人首肯,袁世凯立刻率一营官兵及朝鲜新军左右营赶赴王宫。

    一入宫,便遭到守军的猛烈shè击。清军果断还击,双方展开了ji战,宫内顷刻大luàn,闵妃携王子趁luàn逃出宫mén,投奔清军大营。袁世凯攻至景佑宫,发现国王已被转移,遂与退守楼台的敌军展开新一轮的ji战。

    袁世凯身先士卒,即使尸体满路也毫无惧sè,奋勇当前。正胶着间,守军中数百个之前méng袁世凯督导训练的士兵临阵倒戈,加入了清军一方,战局立刻急转。

    竹添首先动摇,率领日军退回了使馆。朴泳孝等政变骨干亦随之逃跑,一路上受到聚集在宫外的市民的追打,洪英植等人护卫国王出宫赴北庙避难。整个战斗持续了两个小时,清军大获全胜,但遗憾的是仍不见国王的踪迹。

    袁世凯重金悬赏打探国王去向,夜间才得知其下落,立刻派兵前去抢夺,洪英植试图阻拦被杀。

    次日,国王移居袁世凯所部军营,召集原政成员金弘集金允植等,商议善后,组成新政,并召见各国使节,告知政变平息。竹添因使馆连日遭到愤怒的汉城民众的围攻,惊惧jiāo加下,使馆,逃往仁川的日本领事馆躲避。

    甲申政变以中国大胜,日本惨败而告终。袁世凯一战成名,应国王之邀,居于偏殿楼下,朝夕接触会晤,成为清廷在朝鲜的实权人物。

    其实,此役双方兵力相差并不悬殊,各有一千余人。而竹添挟制了国王,控制了王宫,作战有险可据,以逸待劳。为何一败涂地王恒岳一边听着一边问道。

    这与双方领军人物的意志有关。一切战斗都是心战,心理素质的强弱决定了战局的走向。蒋介石很快就回答道:竹添是个狂热的大日本帝国者,到任后积极扶持开化党。中法战争爆发后又怂恿开化党发动政变,建立亲日政权。政变前夕,竹添曾将政变计划报告给日本政。同时摆到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办公桌上的还有一份关于中国将割让台湾给法国的密报。日本政大为恐慌,认为台湾重于朝鲜,要倾尽全力阻止法国夺台。为了缓解清政的压力,使其不至于在谈判桌上向法人屈服,日本政决定禁止竹添发动朝鲜政变。然而竹添狠就狠在敢于先斩后奏,他不待政批准,便擅自发动了政变。

    王恒岳仔细听着,不断点头,蒋介石紧接着说道:而反政变一方的核心人物是袁世凯。他为了维护清廷在朝鲜的利益不遗余力,而且勇于担当,坚毅果敢。在政变突发,众人犹豫彷徨之际,袁世凯慨然自任,断然出兵,可以说走的也是一步孤注一掷的险棋

    王恒岳听了叹息一声:由此可见,无论是日方还是中方,其军事行动都是未经政批准的。成功则罢,一旦失败,将会承担严重的责任。因此,这种铤而走险的行为一旦发动,就必须一气呵成干到底。在这场对双方领军人物个人意志的考验中,袁世凯胜,竹添败。

    是啊,这一战促成了袁世凯的崛起,此后十年,他成为清政驻朝鲜的头号人物。在李鸿章的遥控下,袁世凯恩威并施,全面控制了朝鲜的内政外介石也是大为感慨:同时,经此风bo,朝鲜加快了改革的步伐,要求独立自主的呼声日渐高涨,对清廷的向心力逐渐减弱,对朝鲜官民而言,历史已经揭开了新的一页。而日本方面,一次小的失败并未阻挡其扩张称霸的野心,日本人痛定思痛枕戈待旦,十年之后,借朝鲜的另一次内luàn东学党起义,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中国虽胜,日后却败,日本虽败,日后却胜,世事无常,让人琢磨不定。王恒岳似乎话里有话地道:

    介石,有的时候我也想有一个自己的袁世凯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