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五十二章 圣旨 (第1/2页)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文昌忠乃两朝老臣,恃宠而骄,目无尊卑,朕甚感失望,因宣王陈情,文昌忠钟山伯爵位收回,另,文氏女子,三代不得入主后宫,还望卿家自省其身,今后严于律己,约束文氏族人,以观后效。钦此。” “文老爷子,接旨吧……” 宣旨的公公将圣旨合起,递给跪在面前的大老太爷说道。 面如死灰,大老太爷颤抖的抬起胳膊,接过圣旨哽咽着说道:“老臣……罪臣有负圣上厚望,罪臣有罪,谢主隆恩。” 大老太爷身后,还跪着文府三房一众有官职或是有诰命在身的人,那太监逡巡着扫视了一眼,朝人堆里细声喊道:“文总督何在?” 当即,文嗣逡从人群中站起身道:“下官便是。” “郓州河道总督文大人接旨……” 那公公扬声念叨。 顿时,众人脸色再度变幻。 “臣文嗣逡接旨……” 文嗣逡走到那太监身前三步处跪倒拜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郓州河道总督文嗣逡,为官谨慎,爱民如子,实乃大梁之福,赐良田千亩,加封一等侯,世袭罔替。钦此。” “文侯爷,接旨吧……” 宣旨的公公一脸笑意的恭声说道。 “臣谢主隆恩。” 俯身三拜,文嗣逡抬头接过圣旨,站起了身。一旁,早有管家过来,递过了暗红福纹的锦袋到那太监手里,不一会儿,那太监便跟着文嗣逡,朝三房会客厅去了。 长房院落内,不一会儿。便一片沉寂了,跪在院落内的人,各自回房。只余大老太爷等人,面如死灰,眼神无光。 “爹。事已至此,文府能免除死罪,已是圣上开恩。” 径自站起身,大老爷走到父亲身边轻声说着,一边扶着他起身,兄弟几人尾随其后,朝正屋去了。 正屋里,大老太太早已昏厥过去,一旁,几位夫人又是掐人中又是扬声让丫鬟请大夫。别有一番热闹,大老太爷连连摇头叹道:“是文府张狂了,是文府张狂了……” 座下的几人均是一脸颓败,其中尤以大老爷最甚。 大老太爷的爵位钟山伯,还是先帝时期加封的。世袭罔替,十几年前文府从都城中迁往郓州时,大老太爷曾上书朝廷,要求把爵位传给大儿子,可圣上体恤大老太爷,一直按而不发。这些年,因着皇后的缘故,每年文府得到的赏赐虽不少,可爵位却是再没有过。如今,便连这唯一世袭的爵位,都被驳回了。 倘若宣王没有上陈情表,那如今…… 顿时,在座诸人不敢再往下想了。 “哎,皇上的用意,怕是不止在此啊。” 大老太爷缓过神来,有些颓然的叹道。 “爹……” 接连的变故,让几人都有些心惊胆战,此刻大老太爷如此说,几人心内愈发忐忑难安,目光全部聚集在了大老太爷身上。 “都城到郓州,快马加鞭,也要三五日的功夫,几天前,宣王才受封,可前来宣旨的公公,竟是连文府的大门都没进。你们派去打探宫里的情形,人家不也一丝口风都没露吗?可见,都是上头的意思啊……” 摇着头,大老太爷慨然的说道:“今儿是什么日子?中秋团圆之夜啊,圣上挑了这个时辰来宣旨,言下之意,你们还不明白吗?爵位丢了,怕都是轻的,若是再有犯错,一家人分崩离析,怕是迟早的事,皇上不但失望,对文府,怕是寒心了啊……” “老太太……” 未等坐在正屋的几人长吁短叹的回过神来,里屋内,响起了惊慌失措的声音,顿时,大老太爷等人站起身,忙不迭的朝里屋去了。 床榻上,白发苍苍的大老太太双目紧闭,一张蜡黄的脸上,无一丝神采。 “娘,娘……大夫,大夫呢?” 大老爷扬声唤了几声,见老太太全无反应,情急的朝屋内的下人吼道。 大房里一片混乱,三房内,又是另一番沉寂。 文嗣逡接完旨,已带着宣旨的公公及随行的侍从朝总督府去了,此刻三房内,便只剩了三老太太和几个儿子儿媳,脸色各异。 有人欢喜有人忧,大房是什么情形,他们虽未看见,可大致也能猜个差不离,可如今,三房平安无虞,不可不说,是沾了文嗣逡的光。 文嗣逡身上并无过错,却在第一时间呈上了罪己诏,再加上有逝去的淑敬皇后在,当今圣上的心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