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一十九/二十章 盛极 (第2/3页)
。 只觉得羞窘不堪,慕嫣然似是气都不敢出一般,下一瞬,便觉得男人的臂膀有力的箍己,头顶上响起了他闷闷的笑声,“成亲都十余载了还是如从前一般害羞。” 抬起头没好气的瞪了′一眼,慕嫣然转移着话题的问道:“这几日,城外都发生了什么事你讲给我听好吗?” 闻言,贺启暄的面色渐渐地平静下来。 天色渐明,慕嫣然却觉得,自己的亵衣似是已经被汗水浸湿,贺启暄出城的那几日,她在内宅虽担心不已,可日常的生活却与平日一般无二,惬意自得,安然无虞。 而贺启暄那头却是说不出的凶险。 得知焕王甚至抱着必死的心想与贺启暄同归于尽,虽然他就平安的在眼前,慕嫣然仍旧万分紧张的攥住了贺启暄的衣袖,一颗心也像是要从口中跃出一般的无法宁静。 “那焕王呢?” 想起贺启暄亲自带兵出城迎战的初衷,慕嫣然关切的问道。 无奈的摇了摇头,贺启暄犹豫了一下叹道:“他被三百死士掩护着逃离了我们的包围圈……” 虽有些遗憾,可知晓这也是贺启暄没有下定决心诛杀焕王的必然结局,慕嫣然释然的叹道:“其实你出城之前便已经想到这样的结局了,不是吗?他一心想赢而你又不会对他下狠手,所以他逃脱是必然的。” 未点头也未摇头,贺启暄有些怅然的叹了口气,搂紧了慕嫣然,再未多言。 两人静静的躺了一会儿,便到了往日该起身上早朝的时辰,慕嫣然服侍着贺启暄起身,一家人到柏松堂陪着慕老太太和慕昭扬等人用了早膳,各自出门去了。 送走了贺启暄和瑜哥儿,又把珠儿和蕾儿送到了家学,慕嫣然跟慕老太太和柳氏等人打了招呼,便带着肇哥儿回了府。 几日不在王府,各处依旧是一片井然有序的模样,慕嫣然吩咐了小厨房多做些滋补的汤食,才回到一心堂,唤来了小平子。 “焕王在城外攻城之时,卓府的人,可有异动?” 慕嫣然关切的问道。 摇了摇头,小平子正色答道:“这几日城门紧闭,卓府也是一派森严,并不见有人进出,如旁的府中一般无二。” 虽心中有些犹疑,慕嫣然却也再未多问,摆了摆手,示意小平子下去了。 第二日开始,都城内又恢复了从前的热闹,一派太平盛世的模样,仿若前几日城外的动乱未曾发生过,可唯有那些胆大出过城的人才知晓,城外一百里处是何等的惨烈,便连地上的黄土,似是都被血水浸透了一般,散发着渗人的浓黑斑点。 几日后的早朝时分,贺启暄下发圣旨,在大梁境内通缉焕王,同时,焕王府的一众妻妾子女,由宾州地方押送进都。 经此一役,焕王的谋逆,已成了大梁万民不齿的逆行,而即将入都的焕王家人将会受到怎样的对待,也成了时下热议的话题。 三月二十五日早朝时分,从朝臣们视线中淡出了许久的襄王,出现在了乾安殿。 看着他手中的明黄色锦盒,朝臣们彼此对视一眼,心中不禁有了几分了然。 平定了焕王的谋反逆举,摄政王登基,怕就是顺理成章的了吧? 景熙帝此举,不可谓不英明啊。 朝臣们心中如是想道,可及至襄王宣读完景熙帝的传位诏书,殿内一众人,俱沉浸在久久的震惊中难以自拔。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摄政王之长子贺琼瑜,天资聪颖,克承宗祧,兹立为储君,由钦天监及礼部合议吉日举行登基大典。今新帝年幼,朝中诸事,由摄政王辅佐新帝,全权处置。” 襄王浑厚的声音在殿内回旋,安坐于金銮座上的贺启暄,心内感慨万千。 景熙六年三月二十五,景熙帝传位于摄政王长子贺琼瑜。 四月十二,新帝登基,改年号为泰和史称泰和元年。 新帝登基之日,恰好太皇太后和太后薨逝过后的百日国丧期已结束,都城内张灯结彩,大梁境内也大赦天下,民生不似别处富饶的几个州县,还被减免了三年的赋税。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摄政王千岁千岁千岁千千岁” 乾安殿内,贺启暄和六岁的泰和帝贺琼瑜父子二人并排坐在上首处的金銮座上,殿内文武百官尽数参拜,说不出的隆重肃穆。 “爹爹以后,您就要像昔日皇伯父那般忙碌,处理永远也处理不完的朝事,咱们一家人便再也不能似从前一般出城踏青郊游了,对不对?” 朝臣跪拜之机,泰和帝转头看着父亲小声问道。 温和的笑着,贺启暄柔声答道:“爹爹如今是替你打理朝政,至多十年,十年以后,所有的事情都要你自己来处理所以,瑜哥儿以后要更加努力才是,知道了吗?等到大梁再也不会有流民街边再也不会有乞丐,百姓们有暖衣穿有饱饭吃,到时候,瑜哥儿若还是想出城郊游,咱们自然可以去。无论如何,咱们一家人都会永远在一起。” 六岁的孩子,哪里懂得这么多,可泰和帝的心里却似是一瞬间就明白了。 一脸认真的点了点头泰和帝郑重的说道:“爹爹,我会做个像皇伯父和爹爹一样的人做大梁的明君,我要做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做顶厉害的人,等我长大了,我会保护爹爹,保护娘,保护jiejie和弟弟meimei们。” 小小孩童昔日的笑谈,此刻却依旧深深的记在心里,见他说得这么郑重其事,贺启暄满面的欣慰自豪。 那时的他,才三岁,有一次躲在偏殿里看皇伯父上朝,文武百官跪倒在地,端坐在上首处的皇伯父,一脸的肃穆严峻,有功者奖,有过者罚,虽未亲至,可大梁境内,却像没有什么事是他不知道的。 那时的他,虽不懂,却朦朦胧胧的知晓,那个位置,只有全天下顶顶厉害的人才可以坐。 后来有一次在朝堂上,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一个犯错的臣子被皇伯父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