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0章 为劳苦众生读书,即为佛!(求订阅~月票!) (第2/2页)
十万年后,人还在吗?要不要留下点我们曾经活过的证明?】 但实际,这些在当时普通人看来“毫无意义”的思考。 看起来“毫无意义”的追求什么才是“意义”。 才诞生了璀璨的人类文明。 从思考“意义”的那一刻起,哲学诞生了。 随之而来的,是发展与变化。 科学,宗教,艺术,文化........ 而这些东西,无一不惠及我们现代人的生活。 而对于不同的人,意义,也不同。 这不是什么多么假大空的所谓“鸡汤”“哲理”。 就算是普通人,意义也在身边。 自己爱的,爱自己的。 “.....每一个灵魂都是独特的,都有各自的美德和过错。” “我认为,活着,其实就是无数灵魂之间,交织,碰撞,而佛,最终要寻求的结果,是相互理解,砥砺前行。”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荣赞教授微微一笑。 继续与李少杰聊起了从古至今的劳苦大众。 时间慢慢度过。 终于,聊了许久,待得看李少杰感触越来越深后,荣赞教授开口。 “佛,是一种觉悟,是一种英雄主义。” “生活苦难,但无法击倒人类的心灵。” “活着,本就是向死而生!向阳而行!” 李少杰恍然大悟。 这个向死而生,便是哲学的概念。 如果说,科学,是为了人们物质。 那么,哲学,艺术。 这些,就是为了人们的精神。 一个人的能力有大有小。 但只要觉醒了精神,那就是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这便是“觉悟者”,这便是佛。 “若是说xx佛学大师普渡众生.......无疑是骗子。” 笑了笑,荣赞教授没有再去讲严肃的东西。 而是和李少杰聊起了“打假”...... 就像是从事音乐行业的李少杰,很讨厌那些装出来的假货。 荣赞教授自然也很讨厌那些装出来的和尚。 “佛学,不是渡化苦难众生的。” 荣赞教授拍了拍李少杰的肩膀。 似乎是想传承下什么精神一般。 “至于哲学,其实是渡化我们这些读书人的。” 走回书房,荣赞教授看向李少杰。 “你觉得,我们这些人,学习的意义是什么呢?” 不等李少杰回合。 荣赞教授便率先开口。 “曾经,伟人曾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现在,我们说,为劳苦众生而读书。” “能造福众生的不是佛,而是我们这一代,下一代,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微微一笑。 荣赞教授的话,让李少杰从心底里升起了大写的佩服。 “每一个读书人,都该知道自己为什么读书,也都该有这种觉悟。” “我为众生而读书,工作,而我自己,亦是众生。” 李少杰感到醍醐灌顶。 佛是什么,已然找到了答案。 而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思想,那么,要创作的作品该怎样,便迎刃而解。 “你有这个觉悟吗?” 荣赞教授笑呵呵的看向李少杰。 没有试图寻求答案。 缓缓开口。 “如果你有觉悟了......并且为之付出,即为善,即为真,即为美。” “即为.......佛!” ...... 谈话结束后,李少杰真的感觉,自己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或许难以言喻,但不仅点醒了创作思路,更是点醒了自己。 拜别了荣赞教授后,李少杰回到家。 在书房里,翻看着壁画的照片,回忆着敦煌壁画中的故事。 而吕秋儿也轻轻带上了书房的门,没有打扰李少杰。 荣赞教授的话在脑海中不断的浮现着。 接下来的创作思路,已然清晰明朗。 李少杰缓缓的写下故事的段落。 第一乐章。 【菩提树下】 源自于尸毗王割rou贸鸽的故事。 但经过了加工。 小王子看到一只鸟死亡,很痛苦。 天对小王子说“如果你割下rou,放在天平上,天平持平,那你的痛苦也会烟消云散。” 小王子割rou,但割的rou已然远超鸽子,但天平依然没有平衡。 此时,天告诉小王子。 “众生平等,生命,皆是一样的珍贵。” 小王子步步生莲,坐在菩提树下,终成佛。 李少杰并不想做一个套曲。 也并不是想要做一个歌剧。 而是做一个.....只属于自己的大型作品,融入东方文化,只表达自己思想的作品。 【九色鹿】!莫高窟第257窟 【千手千眼】!莫高窟第3窟。 赫然便是那妙善公主救父的故事。 【禅园】!敦煌第185窟。 便是“菩提本无树”的故事。 【心经】!榆林窟第3窟。 西域女子篥娜与乐僧空弦,在寂冷黑夜中用体温相互取暖,最终篥娜冻死在乐僧空弦怀中的故事。 以及与开头第一幕相互映衬的第六乐章。 【彼岸】!莫高窟第158窟。 佛对弟子言,不多时,我便要进入彼岸境地。 弟子恸哭,但佛却慈悲幽默,讲述着人生哲理与生命感悟。 终于,弟子问出了最后的问题。 “您是神吗?” 佛答:“不是!” “您是神的儿子?” “也不是!” “您是神派来的?” “更不是!!” 弟子迷茫。 “那您到底是什么?” 佛微笑。 “我.....是觉悟!” 说罢,闭上眼睛,进入了彼岸的境地!! ...... 放下笔。 李少杰长舒一口气。 作品的整个架子,算是立了起来。 即使看着写下的这些标题,回忆着听到的故事。 都感到一阵心神的悸动。 是的。 尚且并未写出一个音符,李少杰便感慨万千,心中涌现出无穷的神圣感。 似乎短暂的触摸到了......“善”的光辉。 想要将人类美好的品德,精神,思想,用自己的音乐,将其表达出来。 李少杰闭上眼睛,回想,整理着自己的思绪。 众生苦,但众生美。 众生痴愚,但众生佛。 仿佛跨越了千年,与古敦煌对话一般。 李少杰感觉自己的思想仿佛升华了。 不再是为了所谓“交流会”的意气之争。 而是传达中国文化,中国声音,中国思想。 是为了表达美好,为了表达爱与善。 睁开眼睛,李少杰轻舒一口气。 虽然不信佛,但此时的李少杰,却依旧虔诚的,小心翼翼的,一笔一划的,在第一页最上面的空白处,写下了整曲的标题。 《敦煌·慈悲颂》!!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