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十七章 札佐 (第1/2页)
“报,明军离我军还有五里”。 “再探!” “喏!” 朗眉星目、一身英气、肤色黝黑,浑身上下洋溢着一种沙场百战味道的安西王李定国,正在调兵遣将。 李定国,字鸿远,今年只有二十六岁。看着年轻,可已经打了十六年的仗了。十岁那年,他活不下去,参加了张献忠的义军,张献忠见其相貌不凡,收做养子。 张献忠养子很多,活下来的仅有四个:老大孙可望,老二李定国,老三刘文秀、老四艾能奇。 “报,我军的斥侯已与西贼交战,西贼主力离我军还有五里。” “准备布阵!” “喏!” 朱亨嘉的大军到达了札佐城外围。 一辆又一辆七尺五寸(2.5米,这个高度是车厢的高度,车轮只有1米多高)高的偏厢车停了下来。 为了防止作战时牛受惊,也为了转换队型方便。接近敌人时,军士们将拉车的牛牵出,改成人力推拉。 明军的军阵分为左中右三阵,每阵五层。 第一层是铳手,分为三排。 这些铳手跨着腰刀,背着小圆盾,既是铳手也是刀盾手。朱亨嘉取消了专门的刀盾兵,改成综合性兵种。为了节省战兵的体力,每伍五名战兵外,还编有一名辅兵,推着斗车,装载战兵的兵器铠甲。敌军接近时,战兵才披甲执刃。 第二层是装载着千斤佛朗机炮的偏厢车。这种炮射程可达两里,装在七尺五寸高的偏厢车上,车头迎敌。 第三层是装载着虎蹲炮的偏厢车,每辆车的车身上装有两门虎蹲炮,侧面迎敌。 第四层是装载着火箭的偏厢车,这些火箭射程可达两百多步,车头迎敌。 第五层是朱亨嘉的亲卫、步兵、骑兵。 一辆一丈三尺高的巨型高台车格外显眼。和双轮偏厢车不同,此车四轮,拉车的不是牛,而是马。一杆盘龙大纛插在中央,迎风招展。这是朱亨嘉的王车,也是全军的指挥车。车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令旗。 八匹骏马拉着王车在阵前掠过,然后顺着预留的通道来到第五层中央停止。 盘龙大纛上的五爪金龙,绣得栩栩如生,狂风吹过,张牙舞爪,十分威风。 “千岁!”“千岁!”“千岁!” 看到这杆盘龙大纛,明军将士士气大振,高呼千岁,准备作战。 你有王旗,我有帅旗。 对面的大西军,安西王李定国驰马飞奔阵前,鼓舞士气,掌旗官举着中军大旆,紧紧跟随。 “全军前进!”令旗飞舞,李定国下达了军令。 “停!” 大西军在明军两里多外停下。李定囯作战经验老到,这个距离正好在明军火炮射程之外。 “大王,这好像是官军的车营,不好对付呀”。部将张化龙对李定国说。 大明朝的车炮营虽然名扬天下,但是多用于北方、中原一带平坦地区,南方多山地丘陵,使用得不多。大西军也只在打襄阳的时候,遇到过。 要是李自成的大顺军,对这种车营会相当熟悉。当年孙传庭带着车炮营从陕西打李自成,十战十胜,杀得闯军胆寒。可惜河南无粮,孙传庭粮尽而溃。不然李自成能不能进得了北京,还真是个问题。 李定囯观察了一下明军战阵:左翼是定北侯范友贤部一万五千人;中间是朱亨嘉的中军三万人;右翼是副将王祥部一万五千人。队形严整、寂静无声。 此强军也! 李定囯令大将高明贵、祁三升领军六千,试探性攻击明军中军。 明军的王车上,朱亨嘉正在和东阁大学士何吾驺、郑封二人,观察敌情。 郑封是朱亨嘉的智囊,自然要带在身边。 何吾驺嘛,大明朝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朱亨嘉指望着他给自己写一篇《靖监国讨贼记》之类的大作,好让自己名扬千古、流芳百世! 何吾驺第一次上战场有些紧张:“监囯,大西军亦劲旅,何不招抚之?” “孤也想招抚他们,怎奈那孙可望心气太高,张口就要公爵。孤的这些旧部,战功最高的也才封了侯。寸功未立,就想封国公,天下焉有此种好事?谈不拢,只能战!” 郑封一笑:“先战慑其心,后用之。监国好手段!” 朱亨嘉大笑:“知孤者,郑卿也!” 大西军前锋进入了明军第二层佛朗机炮的射程。 “轰!轰!轰!”几声巨响,试炮完毕。 车炮营副将赵二虎号旗挥舞,一百五十辆偏厢车上,一百五十门千斤佛朗机炮开始轰鸣。 这些炮架在一米多高(偏厢车带车厢的那一面高2.5米,架炮的车架只有一米多高)的车架上,炮管又是仰射,所以不会误伤第一层的铳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