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靖江王_第八十七章 札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七章 札佐 (第2/2页)

 随着一声声尖锐的啸声,一朵又一朵黑云,在西军将士中绽开,一个又一个军卒被掀翻。

    “四百五十步!”

    “佛朗机营撤,虎蹲营准备!”

    随着赵二虎号旗挥舞,第二层佛朗机炮营,沿着预留的通道退到朱亨嘉所在的第五层前。

    将士们推着偏厢车,调转方向,将车厢那一面面对敌人,卸下火炮,换上六名铳手。四米多长的车厢上有六个射击口,每名射击口后站着一名铳手。两米多高的车厢犹如城墙,将铳手浑身保护好,只留脸部和头部,顺着射击口向外射击。

    一百五十辆偏厢车,每辆的车辕上都有勾环,每两辆车勾扣在一起,形成七十五截,每截长近九米的简易“城墙”,每截“城墙”间,留有一段一丈宽的间隔。守的时候,这段间隔设一丈宽拒马枪一架,每架置十二杆长枪,拒马枪后有铳手。攻的时候,搬开拒马,步骑军从间隔杀出。

    很快地,一百五十辆偏厢车,在朱亨嘉的指挥车北边,形成了一段九百米长的“城墙”,明军又将棉絮布帐围在车架上下,以避矢石;每辆偏厢车,车前十几米处,还设鹿角两架,以阻敌军。

    “四百二十步!”

    “虎蹲炮准备!”

    “四百步!”

    “射!”

    一百五十辆偏厢车,三百门虎蹲,开炮时若群虎啸林,一次齐射,呼呼地射出无数大小散弹。

    这种古代的迫击炮,以曲射为主,一次发射,能射30两重大铅弹一枚和5钱重的小铅子或小石子一百枚。威力虽然不如千斤佛朗机炮,但杀伤半径大。

    万弹齐发,冲锋的大西军又倒下了一片。

    “两百五十步!”

    “虎蹲营撤!”

    见旗而动,虎蹲营一百五十辆偏厢车,沿着预留的通道,一辆又一辆在朱亨嘉指挥车东面“结城”。

    很快地,一段九百米长的简易版东“城墙”结好。

    “两百三十步!”

    “火箭准备!”

    “两百二十步!”

    “射!”

    明军点燃了三百辆“百虎齐奔”、“一窝蜂”,这些火箭,准头奇差,但是数量多,一射几千枝。总能瞎猫碰到死耗子,威力可比弓箭的抛射强多了。但中一箭,极难活命。

    炮轰完毕,李定国脸色铁青,六千先锋,倒下了近一半。

    “大王,明军铳炮太利,叫将士们撤下来吧”,王定国、张化龙诸将跪下求情。

    “撤?撤了怎么能试出对方的底牌?”李定国咬咬牙,下令继续进攻。

    看着安西王的令旗,高明贵、祁三升咬牙快速冲锋。

    此时,明军火箭营的三百辆偏厢车已经沿预留的通道在朱亨嘉的西面和南面又各结成了一段九百米的车墙。“城”建好了。前后左右各一百五十辆车、九百米长。

    “敌军已至一百一十步!”

    “第一排准备!”

    “九十步!”

    “射!”

    三排火铳手,每排四千八百人。

    第一排射完,退至第三排后。

    然后第二排射击,第三排准备

    一排接一排,形成弹雨,杀伤敌人。

    这种三段射,并不是什么新战术,大明《武备志》记载,万历年间,李如松就在朝鲜用过。因为当时火铳质量太差,效果不好,没有推广。后来丰臣秀吉在日本大力推广,西方则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最先使用。孔有德等三顺王的辽兵,以前在登莱的时候就请了佛朗机人教授此法,他们降清后,将此法教会了清军。

    一轮齐射,四千八百颗铳弹飞出,西军倒下一片。

    第二轮、第三轮、第四轮

    大西军崩溃了,不顾军令,掉头后撤。大将祁三升阵亡。

    李定国清点损失,六千先锋,仅剩千余人。

    “末将死罪!”高明贵跪地请罪,

    “官军铳炮太利,非汝之罪。下去歇息吧”。

    虽然损失了四千多战兵,但是李定囯达到了他的目的。他看到了明军的底牌:铳手后的那座“城”。

    “撤!”李定国毫不犹,说走就走。

    时机选得很好,明军骑兵和长枪兵都在“城”中,铳手还没有归队。

    等明军铳手归位,列阵而追时。李定国已经撤出了战场。

    明军指挥台上,郑封笑着对朱亨嘉说:“此人似有归顺之意,监国何不劝降?”

    “哦,郑卿如何看出?”

    “小挫即退,战心不足。”

    “嗯,孤派人试抚之”。

    朱亨嘉派人劝李定国归顺。李定国对使臣说,自己早有归明之意。只是兄弟四人,同生共死,他不愿意独自投降,愿意去龙场驿劝孙可望一起降。

    朱亨嘉也不劝他,耐心地等待消息。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